您的位置: 首頁 > 要聞 > 正文

瞭望 | 20世紀前50年舊西藏經(jīng)歷三次社會危機

2021-05-18 22:32:58 來源:新華社   編輯:田雙   
凡市場星報、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掌中安徽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于市場星報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者個人,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jīng)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市場星報、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或者掌中安徽”,違者本單位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國興,則西藏興

封建農(nóng)奴制度下的西藏,由于清政府自身衰敗,無暇顧及邊陲,也難逃衰落之厄運。尤其是在外部勢力操縱下,分裂的危機頻現(xiàn),其中以英軍入侵西藏、達賴外逃及西姆拉會議、驅漢事件三次遺禍為最

中國政府始終未承認英國政府與西藏地方政府訂立的《西姆拉條約》。此非法條約受到中國各界廣泛譴責,貽禍至今

西藏是中國的領土,絕不容許任何外國侵略;西藏人民是中國人民的一個不可分享的組成部分,絕不容許任何外國分割

文 | 劉偉

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時納入國家行政版圖,置宣政院衙門管轄西藏,駐扎軍隊,開通驛道,征收稅賦、普查人口,劃分十三萬戶。明朝以“多封眾建”、冊封噶舉派首領為大寶法王、薩迦派首領為大乘法王、格魯派首領為大慈法王等,以冊封政教首領的方式、同時還設立都司、衛(wèi)所等軍政機構管轄西藏。清朝基本完善了西藏的治理結構,康熙時設立僧俗共治的噶廈機構;雍正時設置駐藏大臣衙門;乾隆時的《欽定藏內(nèi)善后章程二十九條》以法律文件方式,確立活佛轉世金瓶掣簽、駐藏大臣與達賴權限相等共治西藏的制度。

但是,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遭到列強頻繁入侵,割地賠款,不平等條約一個接一個,到20世紀初,中國有如一艘千瘡百孔即將沉沒的巨輪。

祖國興,則西藏興,祖國衰,則西藏衰。正是在這個列強掠奪、國家衰弱、民眾苦難的大背景下,封建農(nóng)奴制度下的西藏,由于清政府自身衰敗,無暇顧及邊陲,也難逃衰落之厄運。尤其是在外部勢力操縱下,分裂的危機頻現(xiàn),其中以英軍入侵西藏、達賴外逃及西姆拉會議、驅漢事件三次遺禍為最。

拼版照片左圖:舊西藏農(nóng)奴制度下流落街頭、乞討求生的婦女兒童(資料照片);右上圖:“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婦女們盛裝參加春播(2019年3月16日攝 李鑫攝/本刊);右下圖:一名藏族模特在拉薩八廓街走過(2019年1月20日攝 普布扎西攝/本刊)

英軍入侵西藏

早在1600年,英國就在印度開設東印度公司。1849年,英國征服印度全境,印度不僅淪為英國殖民地,而且,印度也成為英國向東擴張的基地。19世紀下半葉,英國先后蠶食了廓爾喀、不丹。1888年,英軍發(fā)動第一次入侵西藏戰(zhàn)爭,以武力脅迫簽訂了與西藏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即《中英會議藏印條約》及續(xù)約,將錫金割走列為其保護國,割走西藏邊界大片土地并在亞東開埠!巴ㄟ^這個條約,英國終于打開西藏對外封閉的大門,給西藏地方的社會歷史發(fā)展帶來了嚴重后果。……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受到嚴重損害!鞑厣蠈右徊糠秩艘娗逋o力對付外國列強的入侵,不能維護其在西藏的統(tǒng)治勢力,開始產(chǎn)生離心傾向!1

1903年11月,英軍再次入侵西藏。這是20世紀初期前后數(shù)年之間,英國第二次入侵西藏并深入西藏腹地。英軍3000多人,攜機槍大炮等現(xiàn)代武器,在榮赫鵬上校率領下,越過西藏邊界,擊敗守衛(wèi)帕里、江孜城堡的藏族軍民,一路燒殺搶掠,北上攻入拉薩。十三世達賴喇嘛聞訊逃往內(nèi)地,藏區(qū)諸事混亂,慈禧、光緒下旨革去達賴名號。英軍脅迫西藏地方政府簽訂了不平等的《拉薩條約》。主要內(nèi)容是西藏方撤除邊界防衛(wèi)設施,賠款750萬盧比(后減為250萬,由清中央政府賠付)增開西藏更多的商埠,商務、海關事宜由英人監(jiān)管,未經(jīng)英國同意,西藏土地不得讓賣、租典與其他國家,西藏一切事務不準第三國干涉等。2英軍入侵西藏,強迫簽訂不平等條約,讓本來就貧瘠的西藏陷入更深的苦難,英國還因此制造了清王朝中央政府與西藏地方政府的隔閡,埋下了分裂的種子。

英國勢力楔入西藏,清廷上下震動,光緒皇帝諭曰:“西藏為我朝二百余年藩屬,該處地大物博,久為外人垂涎。近日英兵入藏,迫脅番眾立約,情形叵測。亟應思患預防,補救籌維,端在開墾實邊,練兵講武,期挽得權而資抵御,方足自固藩籬。”

為挽救藏邊危局,在辛亥革命成功、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之后,孫中山、袁世凱均宣布五族共和,“國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漢滿回藏諸地為一國,則合漢滿回藏諸族為一人。”“現(xiàn)在五族共和,凡蒙藏回疆各地方,同為我中華民國領土,則蒙藏回疆各民族,即同為我中華民國國民。”3北洋政府還及時聲明對藏政策,“恢復達賴喇嘛之名號,以安全藏人心,派人赴藏,宣諭共和大義,順藏人之所欲,不施一切新制,凡在前清時代,與英締結之約,繼續(xù)遵行!4

然而,民國雖立,列強仍然環(huán)伺,各地軍閥混戰(zhàn)不已。

十三世達賴喇嘛外逃及西姆拉條約

英軍第一次侵入西藏,強迫簽訂不平等條約以后的1895年,“西藏形勢急轉,而且越來越復雜。噶廈、三大寺召開會議,請求年已20歲的達賴喇嘛親政。清朝皇帝接報后下旨,為授權達賴喇嘛掌政教事務,特遣使帶去重禮,爾要喜納,并要尤當揚佛教,造福于眾生,為之勤奮!5十三世達賴喇嘛曾有兩次從西藏出逃,一次是到內(nèi)地,一次是到印度。他從幼年到親政,身處西藏動蕩多事之秋,而母國——中國受列強不斷入侵,清王朝如風中殘燭,無力西顧藏邊。1904年英軍侵入拉薩,十三世達賴喇嘛出逃蒙古、山西等地,被清廷革去“達賴”名號,后來進京覲見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清廷又恢復“達賴”名號。清廷的軟弱與英國的強勢,對比之下,十三世達賴喇嘛離心日甚。

清王朝雖處風雨飄搖之中,但仍未放棄西藏。先后派遣張蔭棠、聯(lián)豫、趙爾豐處理藏事,張蔭棠在藏實施改革,如是一股新風,西藏境況有所好轉;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遣川軍進軍,則如沙塵暴,川藏軍的交戰(zhàn),使本已有起色的西藏陷入更大的社會動蕩。1910年2月(宣統(tǒng)二年),川軍進入拉薩,在混亂與流言中,十三世達賴喇嘛再次出逃,這次沒去內(nèi)地,而是在英人誘惑下,去了印度噶倫堡。隨即,清廷頒發(fā)上諭,又一次宣布革去十三世達賴喇嘛名號。此乃歷輩達賴喇嘛唯一被中央政府兩次革去名號之事也。

之后,被英國勢力裹挾的十三世達賴喇嘛,更堅定了謀求西藏獨立的想法。

1913年,英國以調(diào)停藏邊事務為借口,提出召開中英會議,勘定印藏邊界,目的是將西藏從中國分離出去。北洋政府派出陳貽范(曾任駐英代理公使)為中央政府首席代表,英國政府首席代表是英印外務大臣麥克馬洪,之前中國提出會議在北京召開,由中英雙方參加,而英國堅持在其殖民地印度西姆拉召開,英方還堅持代表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倫欽夏扎·班覺多吉(親英的貴族、達賴喇嘛特使)為單獨一方,三方為同等地位。結果會議成為“中英藏三方會議”,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史稱“西姆拉條約”。

會議伊始,夏扎·班覺多吉馬上按照事先與英方秘密商妥的方案,首先提出6項要求,主要內(nèi)容是:西藏獨立,中藏劃定邊界,其邊界包括青海及川邊各地;中國不得派員駐藏等。中方代表陳貽范當即針鋒相對提出:西藏為中國領土之一,中國有派駐長官之權力;西藏外交由中國政府主導等。麥克馬洪立即又以中間調(diào)停人姿態(tài)提出另一方案:西藏分為內(nèi)藏外藏,內(nèi)藏為中國甘、青、川、滇之其他藏區(qū),由中國政府管理;外藏以西藏現(xiàn)有之范圍實行自治,諸事中國政府不得干預。此出賣中國利益之條約草案,受到西藏及中國各地民眾反對,袁世凱不得已,電令陳貽范不得簽押。但是,老奸巨猾的英方代表,背著中國中央政府代表,私下溝通西藏地方代表夏扎,出示一邊界地圖,將西藏東南部邊界9萬多平方公里土地劃歸英印,此為臭名昭著的“麥克馬洪線”。提出只要藏方簽字,即支持西藏獨立。夏扎·班覺多吉請示了拉薩,為了得到英方支持,達到西藏從中國分離的目的,背著中央代表私下與英方代表單方面簽字,陳貽范始終拒絕在正式文本上簽字,中國政府始終未承認英國政府與西藏地方政府訂立的《西姆拉條約》。此非法條約受到中國各界廣泛譴責,貽禍至今。

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2019年8月21日攝)  楊樂攝/本刊

驅漢事件

辛亥革命成功之后,駐西藏的川軍分裂兩派,一部分勤王,一部分支持革命,但更多的是內(nèi)部哄亂。英國抓住時機推動西藏從中國分離!1911年底,印度總督明托到大吉嶺與達賴晤面,進行策劃。1912年1月,達賴派達桑占東從印度潛回西藏,組織一萬多民軍,煽動民族情緒,圍攻駐藏川軍,并掀起反漢暴動,走向民族仇殺和分裂祖國的罪惡道路。”6

辛亥革命次年,流寓印度多年的達賴喇嘛回到拉薩,支持藏軍向川軍發(fā)動攻擊,結果又是英方出面“調(diào)!,駐藏辦事長官鐘穎及各地川軍,孤立無援,不得已放下武器,經(jīng)由西藏邊界到印度,有的留在印度,有的返回內(nèi)地。此為第一次“驅漢事件”。

1933年10月30日,十三世達賴喇嘛在拉薩圓寂,享年58歲。國民政府認為這是申明中央政府與西藏地方政府主權、接續(xù)中央與西藏地主關系的良機,當即指派參謀本部次長黃慕松進藏致祭,“黃慕松在拉薩停留期間,和噶廈方面進行了多次政治性會談。但由于噶廈方面頑固堅持他們在西姆拉會議上的分離主義立場,談判沒有取得任何積極成果。”7但黃慕松抓住機會,在拉薩設立了蒙藏委員會駐藏辦事處,以延續(xù)中央政府駐藏大臣衙門之部分功能。

1940年1月,蒙藏委員會委員長吳忠信到達拉薩,看視達賴喇嘛轉世靈童拉木登珠,上報國民政府,經(jīng)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簽署命令,特準免予掣簽。然后與攝政熱振活佛主持了十四世達賴喇嘛坐床典禮。吳忠信在報告中感慨:“綜觀此一階段內(nèi)中央與西藏之關系,外有英人之指使,內(nèi)有達賴之反復,沖突頻仍,糾紛迭起,洵屬兩方感情最惡劣之時期。此后籌藏,必須將此種惡影響洗刷盡凈,始能有進一步之收獲!8

第二次“驅漢事件”發(fā)生在新中國誕生前夕。中國抗戰(zhàn)正處艱難之際,在英國操作下,西藏分裂勢力加緊“藏獨”步伐:1942年夏,西藏地方政府突然宣布成立“外交局”,要求駐藏辦事處凡有接洽之事,須等同外國如英印、尼泊爾駐藏代表。英印政府也乘機派出軍隊按麥克馬洪線之劃分,占領西藏東部的提朗宗、門達旺、白馬崗等地。1946年“泛亞洲會議”在印度新德里召開,英人黎吉生游說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團出席,“黎吉生又向‘外交局’及攝政達扎建議,西藏代表團應帶一面國旗。西藏本來沒有什么國旗,于是急忙制了一面藏軍平時用的‘雪山獅子旗’派專人送去。于是在泛亞洲會議開會時出現(xiàn)了怪事,一是在亞洲地圖上將西藏劃在中國領土之外,一是出現(xiàn)了所謂的西藏‘雪山獅子旗’。此事經(jīng)出席會議的中國代表團交涉,尼赫魯才命人糾正!9

下面引自《西藏百科全書》“驅漢事件”條目:“1949年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人民解放軍解放了全國大部分省區(qū),并迅速向西北、西南地區(qū)挺進。7月,在英國駐拉薩代表黎吉生的策動下,攝政達扎召集全體噶倫及重要官員15人開會,決定乘國民黨覆滅之際,斷絕西藏與祖國的政治聯(lián)系,驅逐漢人出境。7月8日,西藏地方當局通過印度噶倫堡電臺,突然要求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將其駐藏辦事處撤離拉薩,又派遣藏軍包圍了國民政府駐藏機關,占據(jù)電臺,封閉學校,并將駐藏辦事處全體官員眷屬、在藏經(jīng)商的漢人及漢籍喇嘛等百余人,于11、17、20日分三批強制送往印度。西藏地方當局制造驅漢事件的目的是乘國民黨政權無力管理西藏事務,而中國人民解放軍尚未到達西藏之時,斷絕西藏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的關系,擺脫中央政府對西藏的主權,阻止人民解放軍進入西藏,把西藏從祖國分裂出去!10

針對西藏地方上層分裂腳步加快,中共中央授權新華社發(fā)表了題為《決不容許外國侵略者吞并中國的領土——西藏》的社論。這篇社論刊登在1949年9月4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社論強調(diào):“西藏是中國的領土,絕不容許任何外國侵略;西藏人民是中國人民的一個不可分享的組成部分,絕不容許任何外國分割。這是中國人民、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堅定不移的方針!

分享到:

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手機版

市場星報公眾微信

市場星報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