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要聞 > 正文

今天,很重要!

2022-03-12 14:00:21 來源:新華網(wǎng)   編輯:田雙   
凡市場星報、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掌中安徽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于市場星報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者個人,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jīng)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市場星報、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或者掌中安徽”,違者本單位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創(chuàng)意:梁甜甜 設計:王晨曦)

 

這張海報你看懂了嗎?

指紋與年輪

連接出生命的綠意

就是這個節(jié)日的意蘊

 

今天

3月12日

又是一年植樹節(jié)

 

 

提到樹木

你會想起什么?

 

是滿城飄飛的柳絮絨?

是踩起來軟軟的楊樹“毛毛蟲”花?

還是老家庭院樹下

奶奶輕輕晃著蒲扇哄睡的夜晚?

總有一個場景

是我們與樹的專屬記憶

 

事實上

我們與樹的聯(lián)系

遠遠不止這些……

 

 

“木,冒也,冒地而生。

東方之行,從草,下象其根。”

——《說文解字》

 

 

“樹,生植之總名,從木尌聲。”

——《說文解字》

 

 

沿著遙遠的傳說上溯

我們最初擁抱光明與溫暖

就來源于樹木的慷慨

 

燧人氏鉆木取火

遠古祖先

自此開始告別茹毛飲血

進入文明發(fā)展的新歷程

 

 

在漫長的相處中

我們不斷加深對樹木的認識

也不斷領受

來自樹木的智慧

無聲的訴說

包含無窮的意蘊

 

 

“莊子行于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

伐木者因樹“無所可用”而不砍

莊子朋友殺雁款待卻“殺不能鳴者”

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

主人之雁,以不材死

莊子關于應處“材與不材之間”的人生觀

由此而出

 

 

樹怕空心,人怕無品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樹無根不長,人無志不立

……

樹仿佛是人的一面鏡子

可以時時鞭策自己

樹也仿佛是人的一位老友

相識相知、惺惺相惜

 

 

陶淵明愛田園

柳就是他的名號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亦不詳其姓字

宅邊有五柳樹

因以為號焉”

 

歸有光最懂枇杷

最深的想念都在枝葉里藏著

“庭有枇杷樹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蓋矣”

 

 

如果說與樹的情感體現(xiàn)了

中國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觀念

那么“禹之禁,春三月,

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

則是面對自然饋贈時

中國人的鮮明態(tài)度:

不一味索取

取用有度 用之有節(jié)

 

 

毫不夸張

中國人

是世界上最善于種植的民族

人們用自己的雙手與努力

種下希望

種出未來

 

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沒有雙臂的賈文其

與雙目失明的賈海霞

你以我為眼,我以你為手

一干就是十幾年

累計植樹上萬棵

昔日荒涼的河灘

如今已是密得看不見藍天的叢林

 

賈文其說

“我們哪里偉大了

只是種好自己的樹

干事該講究盡力而為”

 

 

海南棋子灣

曾經(jīng)是海南島面積最大的荒漠地帶

沙丘成堆,風沙漫天

惡劣的環(huán)境

威脅著當?shù)匕傩盏纳a生活甚至生命

 

肩挑上百斤的苗木

腳踩滾燙的沙子

頭頂毒辣的陽光

在沙丘上揮汗如雨,日復一日

……

在近30年的時間里

陶鳳交帶領著

最多時只有百人的娘子軍

在棋子灣3.38萬畝的荒漠上

種下了588萬株木麻黃

 

拼版照片:上圖為20世紀末的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庫布其沙漠(資料照片);下圖為庫布其沙漠生態(tài)公園的景色(新華社記者彭源2018年7月11日無人機拍攝)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為:治理前,山西省右玉縣隨處可見的荒涼沙地(資料照片);下圖為:2021年7月13日拍攝的山西省右玉縣右衛(wèi)鎮(zhèn)的景色(新華社發(fā) 徐吉攝)。

 

這是塞罕壩機械林場風光(2021年8月2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金皓原 攝

 

庫布其、右玉、塞罕壩……

一個個綠色的“生態(tài)奇跡”

鋪展在中華大地

 

綠水青山

就是金山銀山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我們這一代人

就是要用自己的努力

造福子孫后代

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

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yè)

 

 

陽光下

春風里

生命連接生命

未來生生不息

 

 

 

 

分享到:

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手機版

市場星報公眾微信

市場星報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