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老年網民的急速增加,一些別有用心的不法商家就盯上了這一龐大的消費群體。最近,很多消費者投訴,家中長輩手機上有多筆不知情、未告知的所謂1元保的“互聯(lián)網保險扣費”記錄。這些保險號稱“首月0元、1元”“免費領取”,給人優(yōu)惠的錯覺,實際上是將保費分攤至后期,消費者并未真正享受到保費優(yōu)惠。
實際上,網絡上不乏這樣針對老年網民的陷阱。雖然現(xiàn)在很多老年人跨過了“數(shù)字鴻溝”,但實際上仍是“網絡小白”,辨別能力較差,因而陷入不法分子編織的各種網絡套路中。根據一項調查研究顯示,雖然希望擁抱“智能化”的老年人越來越多,但由于網絡世界存在許多“坑”,讓老年人在跨越“數(shù)字鴻溝”時“步履蹣跚”。于許多老人來說,“學會了智能手機,但風險也增加了。”
老年人在融入智能化社會的過程中依然屬于“高危人群”,據認為,老年人不是網絡的“原住民”。雖然現(xiàn)在大多數(shù)老人已經擁有了智能手機,而且許多老人的受教育程度并不低,但他們并不能理解智能化場景下的應用。“比如抖音,許多老年人無法理解換臉技術和聲音合成技術,他們固執(zhí)地認為,自己看到、聽到的就是真的。”
顯然,一方面,老年人在努力跨越“數(shù)字鴻溝”時,“避坑”的能力十分有限。而另一方面,通過微信群、釣魚鏈接實施的網絡詐騙呈上升態(tài)勢,尤其是具有隱蔽性和詐騙性,更令老年人難以辨別。隨著網上的各種“坑”不斷推陳出新,初學智能手機的老年人基本上屬于“高危人群”,已經成為騙子的主要目標。
目前,教會老人使用手機,消除“數(shù)字鴻溝”,讓廣大老年人群體真正享受到便捷生活,已經成為正在普遍實施的民生工程,但在這一過程中,應引起高度重視的是,“學會了智能手機,風險也增加了”,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機,應同時教會他們如何“避坑”。否則,剛跨越“數(shù)字鴻溝”,就“跌”進“坑”里,顯然是老人的不能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