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要聞 > 正文

【大國糧倉】牢記諄諄囑托!吉林如何打響“黑土糧倉”科技會戰(zhàn)

2022-06-30 21:19:31 來源:中國吉林網   編輯:田雙   
凡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掌中安徽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于市場星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者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授權的媒體、網站,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或者掌中安徽”,違者本單位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保護黑土地,建設大糧倉。吉林一直在行動。

2021年3月,吉林省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在長春簽署框架協議,并共同啟動實施“黑土糧倉”科技會戰(zhàn)。

W020220630352557075868.jpg

圖片來源 :吉林日報

此次簽約并啟動實施“黑土糧倉”科技會戰(zhàn),是吉林省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實際行動,是堅決扛穩(wěn)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政治責任的創(chuàng)新舉措,是進一步深化省院合作的重要內容。希望省院雙方建立機制、強化對接、務實合作,在黑土地保護利用關鍵技術、高性能免耕播種機研發(fā)等方面強化科研攻關,搞好試點示范,認真總結、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新技術新模式,進一步提高黑土地保護利用水平。

“黑土糧倉”,四個字,卻意義重大!

2020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吉林時指出,“認真總結和推廣梨樹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把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好、利用好,使之永遠造福人民。”

怎么“保護”?如何“利用”?

吉林省推出了一系列“大動作”。

2021年吉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圍繞黑土地保護關鍵核心技術進行科技攻關,探索建立東部固土保肥、中部用養(yǎng)增肥、西部改良培肥等不同模式,精心保護好、利用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努力把我省建設成環(huán)境友好、土壤肥沃、旱澇保收、永續(xù)發(fā)展的國家大糧倉。

此后,吉林省成立了省委書記、省長任雙組長的省黑土地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并調動多名院士領銜的黑土地保護專家委員會積極性,為“科技會戰(zhàn)”提供強有力支撐。

同時,強化規(guī)劃建設力度,制定黑土地保護工程規(guī)劃;加快組建“黑土國家重點實驗室”,設立黑土地科研專項,建立跨省區(qū)跨部門協作機制,聯合開展關鍵核心技術難題攻關,不斷提升黑土地保護的科技保障能力……

依托強大科研優(yōu)勢,吉林省創(chuàng)新平臺建設,打通創(chuàng)新成果研發(fā)、轉化、應用鏈條,著力推進黑土地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東北黑土地研究院等科技創(chuàng)新平臺建設。目前,黑土地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完成組織機構與核心團隊組建,納入中科院首批重點實驗室建設重組序列,省工程研究中心開始建設。

吉林省還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組建設科技攻關團隊。目前,中省直科研機構聯合設立并啟動100個項目課題,基本涵蓋了機理研究、耕地質量修復、農作物新品種選育、農機裝備研發(fā)等關鍵領域。

2021年,吉林省建設了長春、四平、白城3個萬畝級核心示范基地,同步推進30個千畝級輻射示范基地,形成梯次跟進的示范推廣體系。實施“百千萬”引領提升行動,培育扶持100個以上社會化服務組織、1000個示范樣板村、1萬個新型經營主體和一批示范戶......

在剛剛結束的吉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上,“黑土糧倉”的關鍵詞依然被特別強調:未來,吉林還將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嚴守耕地保護紅線,集聚現代生產要素,實施農業(yè)機械化提升行動,持續(xù)推進高標準農田、黑土地保護工程建設,開展鹽堿地等耕地后備資源綜合利用試點,加快大中型灌區(qū)續(xù)建與現代化節(jié)水改造,擴大大豆生產,深化“黑土糧倉”科技會戰(zhàn),推廣“梨樹模式”等保護性耕作技術,強化現代農業(yè)基礎支撐。

記者 李志明/文

分享到:

安徽財經網手機版

市場星報公眾微信

市場星報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