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一線調研·鄉(xiāng)村見聞】“植物工廠”改變傳統(tǒng)耕作方式 新型農業(yè)設施助農致富

2022-08-29 18:02:07 來源:央視網   編輯:李進   

央視網消息:糧食生產越來越智慧,農業(yè)設施也向規(guī);藴驶、智能化加快發(fā)展。沒有土壤、沒有陽光,蔬菜卻格外青翠,而且產量是露天種植的幾倍甚至幾十倍。這種把植物生長裝進工廠的模式到底長什么樣兒,“植物工廠”里都種了些啥,它又是如何改變當地農民的耕作方式?

江蘇南京浦口區(qū)橋林街道雙廟村是長三角地區(qū)重要的蔬菜產地。眼前這個由排成行、列成隊的鋼架玻璃結構組成的高約8米的大家伙就是“植物工廠”,也是當地大力推廣的新型農業(yè)設施?蓜e小瞧它,這個占地4488平方米的植物工廠,全年長周期的生產工作只需要5個人來完成。

村民邵先秀是種地老把式,但在這里卻是新員工。邵先秀告訴記者,自己從小就和家人一起種菜,種出來的菜也是大小不一、良莠不齊,賣不上好價錢。但在這里,種植蔬菜不會受到外界自然條件影響。

這個讓農民幸福感滿滿的種菜方式到底有什么奧秘呢?

總臺記者 楊瀅:我身后這個外觀看起來很像集裝箱的就是育苗室了。這里正在培育的是各種品種的番茄,一棵棵番茄苗整整齊齊地“住”在這樣的“樓房”里,其實有點兒像我們常見的超市貨架。每一層架子的頂部都安裝了智能LED燈,它們發(fā)出的光線可以模擬出太陽光譜,滿足植物對光照的需求,成為植物生長的“小太陽”。

植物生長離不開水肥。“植物工廠”里,采用的是水培方式,每一棵蔬菜都“住”在一小塊吸滿營養(yǎng)液的可降解巖棉里。大田種植2個月的生長周期,在這里僅需20多天,加上種植密度大等特點,同等面積的產量比大田種植提高了50多倍。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每年有120噸蔬菜運往周邊各地。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設施農業(yè)第一大國,我國設施農業(yè)面積達4270多萬畝,其中設施蔬菜占81%,在保障城鄉(xiāng)廣大居民“菜籃子”供應的同時,也成為農民致富和產業(yè)振興的重要抓手。

凡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掌中安徽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于市場星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者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授權的媒體、網站,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或者掌中安徽”,違者本單位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分享到:

安徽財經網手機版

市場星報公眾微信

市場星報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