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日”暨“濃情端午•非遺盛宴”系列活動馬球運動現(xiàn)場。木熱達力·阿米力攝
記者 趙梅
剛剛過去的端午節(jié)假期,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進行了一場特殊的競技運動——馬球運動。球場上,隊員們騎著馬兒,揮動球桿,你追我趕。場外,觀眾用鷹笛、手鼓為隊員鼓勁喝彩,場面猶如古代畫卷,向人們再現(xiàn)了這項古老的競技運動。
馬球是我國傳統(tǒng)的競技游戲,古稱“毛丸”或“擊鞠”,已有兩千余年歷史。近年來,隨著旅游業(yè)發(fā)展,這項古老的運動煥發(fā)新活力。
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工作人員介紹,根據(jù)該縣關(guān)于“石頭城馬球場”記載以及中國體育博物館考察隊在石頭城遺址附近發(fā)現(xiàn)輪廓清晰的古代馬球場遺跡來看,很早以前,當?shù)鼐陀写蝰R球的習俗。
塔什庫爾干馬球比賽規(guī)則類似足球,一般情況下,對戰(zhàn)雙方各派出6名隊員,分別擔任前鋒、后衛(wèi)、守門員,將馬球擊進對方球門多者獲勝。
6月9日,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日”暨“濃情端午•非遺盛宴”系列活動馬球運動現(xiàn)場。木熱達力·阿米力攝
馬球場長180米、寬70米,球門寬1.5米、高1米左右。馬球主要有兩種,一種用粗羊毛繩纏成團,外面用黃羊皮縫制而成,直徑約12厘米,另一種用羊毛氈子縫制,中間放碎氈片和干羊糞蛋,既有彈性,又耐打。球棍呈鏟形,長約1.2米。球隊的1號、2號為前鋒,3號、4號為后衛(wèi),5號是射手,6號是門將。比賽設3名裁判員,1名仲裁員。比賽用的馬脾氣要溫順,否則易在激烈的對抗中受驚、失控而引發(fā)事故。
馬球比賽采用古老的木碗滴水方法計時。木碗直徑約20厘米、高約10厘米,中間有一小洞,在碗中盛滿水后,讓水慢慢滴。滴完后,馬球比賽時間結(jié)束。2006年,塔吉克族馬球運動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這項運動迎來新的發(fā)展機遇。
6月9日,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日”暨“濃情端午•非遺盛宴”系列活動馬球運動現(xiàn)場。木熱達力·阿米力攝
“為讓馬球運動得以傳承和發(fā)展,每逢重要節(jié)日,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都會組織馬球比賽。此外,在當?shù)鼗槎Y儀式上,也會有馬球比賽項目展示。”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副局長阿力甫·阿克木汗說,馬球運動對豐富居民生活、增加居民收入、增強中華文化認同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馬球運動興起于漢代,盛行于唐代。從國內(nèi)出土的文物來看,馬球運動在我國歷史悠久。在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群中,中國體育博物館考察隊曾收集到一面銅鏡,上面是唐代女子打馬球圖。此外,阿斯塔那古墓群還曾出土一尊唐代彩繪泥塑打馬球俑,其展現(xiàn)的是西域一場馬球比賽中,球員準備揮桿擊球的瞬間。騎馬者身著唐代流行的圓領(lǐng)緊身絳色長袍,服飾具有明顯的中原文化和游牧民族文化特點,他胯下騎的馬,則是西域當時著名的焉耆馬。
陳列于新疆博物館的彩繪泥塑打馬球俑。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趙梅攝
新疆博物館研究館員阿迪力·阿布力孜介紹,唐朝的皇帝多是馬球運動的倡導者和參與者,由于馬球運動最接近古代的騎兵作戰(zhàn),其不僅具有極強的娛樂性,又能夠強健體魄,提高軍事戰(zhàn)斗力。因此,在唐朝皇帝的倡導下,從長安到西域,馬球運動風靡一時,并成為當時最時尚的體育運動之一。
熱線電話:0551-62620110
舉報電話:0551-64376913
舉報郵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