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歲月崢嶸,撫今追昔。10月17日,“閃耀長征路 奮進新征程——地球上的紅飄帶”網(wǎng)上重大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國內多家媒體記者和網(wǎng)絡大V第二站走進了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的黎平會議會址。
作為中央紅軍入黔第一城,黎平又被稱為“曙光之城”,地處湘、黔、桂三省交界,已有1300多年歷史。1934年12月通道轉兵后,中央紅軍分兩路向貴州進發(fā),于12月15日進入黎平。此時,北上還是西進的爭論并沒有結束,博古、李德仍堅持到湘西去。
為了解決路線問題、思想問題、軍心問題,1934年12月18日,中央紅軍在黎平召開長征途中第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黎平會議”。“黎平會議”堅持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獨立自主地解決了長征的軍事路線問題,把“通道會議”提出的“轉兵”主張變成了現(xiàn)實,實現(xiàn)了中央紅軍長征后的第一次戰(zhàn)略轉兵。
“遵義會議被稱為歷史的偉大轉折,黎平會議則是偉大轉折的起點……”
跟隨講解員的步伐,媒體團成員們一邊參觀拍照,一邊走進飽含激揚革命歲月的黎平會議會址。厚重深遠的紅色文化和歷史文化使得這里享譽盛名,現(xiàn)在黎平會議會址是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貴州省黨史教育基地。
黎平會議會址原為“胡榮順商號”,是一座四周建有風火墻,內套木結構,分三進,前低后高的明清建筑四合院。2009年,中央辦公廳批建黎平會議紀念館,黎平會議會址作原狀陳列,黎平會議紀念館作輔助陳列。紀念館為仿徽派建筑,由序廳和陳列展廳組成,陳列展廳分“戰(zhàn)略轉移,北上抗日”“偉大轉折的起點——黎平會議”“走向勝利”“紅色記憶”“今日黎平”5個部分,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了黎平會議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紀念館內珍貴的革命文物,不僅是物質的遺留,更是先烈們?yōu)榱嗣褡褰夥藕蛧曳睒s所展現(xiàn)出的無畏精神和堅定信念的生動見證。
央視網(wǎng)編輯 王一晴
“前人無數(shù)的付出和犧牲,才造就了我們今天這個時代,在黎平,紅軍與當?shù)匕傩丈詈竦聂~水情深,也讓人很感動。”央視網(wǎng)編輯王一晴表示,接下來對于黎平會議相關內容,也會進行后續(xù)報道。
中國青年網(wǎng)記者 李永鵬
中國青年網(wǎng)記者李永鵬說:“來到黎平縣,參觀了長征在這里留下的種種足跡和文物,能夠感受到當年紅軍長征的不易,也激勵著我們后輩在今后的工作生活當中,珍惜前輩們來之不易的革命成果。我們作為媒體人,更應該將這些紅色故事宣傳出去,這次活動舉辦很有意義。”
熱線電話:0551-62620110
舉報電話:0551-64376913
舉報郵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