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星報官方網站
全國數字出版轉型示范單位
xomn.cn
您的位置: 首頁 > 要聞 > 正文

記錄風貌 留住澳門記憶 《澳門志·地理分志》出版

2024-12-21 12:07:38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編輯:田雙   

文人的詩句,古老的地圖,為我們留下了澳門早期的零星記錄。就在不久前,新中國成立后澳門首部地方志的首卷《澳門志·地理分志》,由澳門大學統(tǒng)籌出版,第一次全面系統(tǒng)梳理了澳門土地上的建制區(qū)劃沿革、自然環(huán)境、城市規(guī)劃等,為澳門建立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提供文史力量。就讓我們沿著歷史走來,看澳門的變化與成長。

關頭粵盡下平沙,濠境山形可類花。清康熙年間,詩人吳歷將澳門的山川寫入《三巴集》。在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的古地圖展中,盡可一窺早期澳門的城市風貌。

總臺央視記者 卞曉妍:這里收藏了11000多張精美的古地圖,每一張地圖上都標注了一個共同的地方——澳門。從這些地圖里,我們可以最直觀地感受近五個世紀澳門港城繁華鼎盛,澳門發(fā)展生長的歷史變遷。

在以地志畫形式呈現的地圖,宛如澳門歷史的切片。1598年的《亞馬港城圖》中,澳門城已初具規(guī)模,港口繁忙。這幅1781年的澳門城圖,細膩勾勒出半島地形,城市與農田的分野,從海上眺望澳門南灣的秀麗景色。清代的《澳門至香山城圖卷》,是目前已知的描繪澳門氣勢最為恢宏的古代山水長卷,城墻樓宇歷歷在目,水道船只川流不息,還能看到大三巴牌坊與失火前圣保祿學院的原貌。

除了清朝乾隆年間的《澳門紀略》專門記述澳門的地理和社會風情,尚沒有一部清晰、系統(tǒng)記述澳門地區(qū)地理歷史的資料性文獻問世,直到兩個月前《澳門志·地理分志》正式出版。作為新中國成立后澳門完成的首部地方志中的首卷,它以通志方式記錄了從公元前4000年先民活動到澳門回歸25周年6000多年間澳門的建置區(qū)劃沿革、自然環(huán)境、城市建筑與規(guī)劃等,續(xù)寫澳門的歷史記憶。

《澳門志·地理分志》編纂委員會成員 譚達賢:對于澳門的歷史資料、地理資料的整理等等,都是比較碎片化、零碎的。那真的是在回歸以后,在特區(qū)政府的主導下,才有了比較系統(tǒng)化的澳門資料的記錄和整理。

《澳門志·地理分志》中收錄的1991年澳門地圖和2023年澳門地圖對比,可看到澳門面積的明顯變化。1998年,澳門回歸祖國前,只有21.45平方公里。中央政府多次批準澳門填海造地,并劃定陸地邊界,澳門的陸地面積增至33.3平方公里。2021年中央政府正式把106.46平方公里的橫琴島作為粵澳深度合作區(qū),澳門的發(fā)展空間大幅擴展。

《澳門志·地理分志》主纂 林玉鳳:面積的變化、口岸的演變、出境貨物量怎么增加、橋梁的建立……我們在修志的過程中有感覺到,很多變化都是基于中央政府對澳門的支持。

編修地方志是中華民族悠久獨特的文化傳統(tǒng),已有2000多年歷史!栋拈T志》的《法政分志》《文化分志》等其余六部分志將陸續(xù)出版,在2029年澳門回歸祖國三十周年時出版完畢。存史、資政、育人,這份文化資產,將為澳門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貢獻更多歷史智慧。

澳門理工大學人文和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林發(fā)欽:盛世修志。澳門回歸祖國已經25年了,澳門在整個社會發(fā)展上取得了一個很大的成就,所以現在是一個修志很好的時間起點。把這些文史資源慢慢累積,系統(tǒng)梳理出來,才能實現整個文化基地總體的規(guī)劃。希望通過志書的形式,為澳門未來經濟適度多元的發(fā)展,為澳門人文傳統(tǒng)的傳承提供一個新的支撐。

( 記者 卞曉妍 苗毅萌 劉蘇 張喆 范月鳴)

凡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掌中安徽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于市場星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者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授權的媒體、網站,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或者掌中安徽”,違者本單位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熱線電話:0551-62620110
舉報電話:0551-64376913
舉報郵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財經網手機版

市場星報公眾微信

市場星報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