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星報官方網站
全國數字出版轉型示范單位
xomn.cn
您的位置: 首頁 > 要聞 > 正文

【江淮觀察】“軌道上的合肥”加速前行

2024-12-28 14:41:00 來源:安徽新聞網-安徽日報   編輯:孫曉帆   

12月26日,合肥軌道交通8號線一期正式開通運營。至此,繼肥東、肥西之后,長豐縣也接入了合肥軌道交通網絡。

全省首條無人駕駛地鐵開通運營

12月26日上午,家住合肥廬陽區(qū)融僑悅城小區(qū)的李敏準備帶著孩子前往合肥北城訪友。與以往選擇打車的出行方式不同,這次李敏直接選擇了乘坐地鐵。“票價4元,半小時就到了,不存在堵車情況,真是方便多了。”李敏感嘆。

當天上午10時,合肥軌道交通8號線一期準時開通運營,成為合肥市開通的第六條地鐵線路。

“工程于2020年11月30日開工建設,耗時4年時間。”合肥軌道建設公司業(yè)主代表謝樹慶表示,該線路始于一里井站,終點站設于北城高鐵站,初期運營里程為22.5公里,設站12座,全線均采用地下敷設方式。其中換乘站2座,分別是一里井站和六中菱湖校區(qū)站。

“同時,這是全省首條無人駕駛的地鐵線路。”謝樹慶告訴記者,列車的無人駕駛功能主要由車輛通信信號、綜合監(jiān)控、站臺門等核心部件的自動控制系統(tǒng)進行聯動實現,列車按照國際最高自動化等級GoA4全自動運行系統(tǒng)設計,可以在控制中心的統(tǒng)一控制下,實現列車自動喚醒、休眠、啟動、加速、制動、停車、車門開關、洗車等功能。

作為“四電”項目承建單位,中鐵十二局電氣化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建設期間項目采取分區(qū)段包保責任制,實行網格化管理,確保對每個作業(yè)面進行安全、質量、進度等全方位盯控,同時,采用了國際最高自動化等級GoA4信號系統(tǒng),具備高精度在線監(jiān)測及多重安全防護。并且,首次采用千兆以太網通信網,對列車網絡全面升級加強,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為順利通車奠定基礎。

此外,列車首次配備43寸LCD動態(tài)電子地圖,不僅可以動態(tài)顯示線路站點、運行方向、換乘站等信息,還會實時顯示車廂擁擠程度。車廂首次增設8個無線充電設備,并配置了24個USB充電接口,各站點均設置無障礙電梯、緊急電話、母嬰臺等,以滿足乘客需求。

“今年9月起,我們對8號線地鐵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空載測試,測試結果符合各項設計指標要求,驗證了列車的安全可靠。”謝樹慶表示。

為縣域發(fā)展注入強勁動能

除了運行線路上的“黑科技”,吸引許多市民前來乘坐的還有同城化體驗。

“對于8號線的開通,我們長豐人是翹首以盼。”8號線一期開通現場,不少長豐縣居民趕來乘坐,家住合肥北城、現在合肥南一環(huán)附近工作的夏女士不禁感嘆。

8號線的平均站間距達到2020米,這一設計有利于提高列車運行速度,縮短乘客在途時間。包含列車停靠、乘客上下車時間在內,乘坐8號線從一里井站到北城高鐵站全程僅需35分鐘。這將大大方便像夏女士這樣的乘客日常通行往來。

“合肥軌道交通8號線的開通運營,也標志著繼肥東、肥西之后,長豐縣也接入了合肥軌道交通網絡。”長豐縣交通運輸局黨委委員、總工程師尹濤表示。

去年12月26日,地鐵2號線東延線與地鐵3號線南延線正式開通運營,分別將肥東、肥西兩縣拉入“地鐵時代”。伴隨著一條條地鐵線路從南向北、從東向西不斷貫通,合肥軌道網絡丈量了城市發(fā)展能級,刷新了人們對“時空”、對“城市邊界”的感知。

“合肥軌道交通8號線一期工程將是銜接長豐縣北城新區(qū)、雙鳳經濟開發(fā)區(qū)與中心城區(qū)的一條重要走廊。”安徽省交通規(guī)劃設計研究總院軌道與隧道設計院張有桔認為,地鐵線路布局有著城市地理經濟重塑的作用,地鐵線路向縣域延伸,將為縣域發(fā)展注入強勁動能。

“8號線的開通運營,將有效加強長豐縣與合肥中心主城區(qū)之間的聯系,帶動沿線地下商業(yè)、地下停車、地下通道等地下空間的立體開發(fā)與利用,加快構建多元復合、功能集聚、尺度適宜、交通便捷、配套完善的城市公共活動中心體系,促進長豐縣與中心城區(qū)的協(xié)同發(fā)展,從而更好地推進合肥高品質城市建設。”張有桔表示。

“8號線一期正式運營后,合肥地鐵運營里程也增加至約232公里,運營車站總數增加至171座。”謝樹慶表示。

今年以來,合肥軌道年度日均客流達142.51萬人次,4月份日均客流達154.36萬人次,均為開通運營以來最高紀錄。12月4日下午4時許,合肥軌道交通線網總客流量突破20億人次。

日前,《合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guī)劃(2021—2035年)》獲得國務院批復。規(guī)劃提出,打造“1412”公共活動中心體系,即駱崗核心區(qū)與老城、天鵝湖、東部新中心以及濱湖4個一級中心構成了一個“鉆石型”的城市主中心結構。

“軌道交通是向多中心空間結構演變的必要條件。”鐵四院合肥軌道交通項目部總工程師夏飛牛認為,大容量、高效率的交通方式,對于構建一個網絡化完整的城市空間系統(tǒng)具有重要意義,也是促成多中心的大都市區(qū)空間結構成形的重要支撐條件。

“我們將繼續(xù)積極穩(wěn)妥推進6號線、7號線和S1線的工程建設工作,以軌道交通網絡的不斷完善助推城市快速發(fā)展。”合肥軌道交通集團負責人表示。

(本報記者 豐 靜 李 博)

凡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掌中安徽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于市場星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者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授權的媒體、網站,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或者掌中安徽”,違者本單位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熱線電話:0551-62620110
舉報電話:0551-64376913
舉報郵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財經網手機版

市場星報公眾微信

市場星報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