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星報官方網(wǎng)站
全國數(shù)字出版轉型示范單位
xomn.cn
您的位置: 首頁 > 要聞 > 正文

新春走基層丨引江濟淮:數(shù)字引進來,建設快起來

2025-01-18 12:39:31 來源:人民網(wǎng)-安徽頻道   編輯:孫曉帆   

自動調直、切割、彎折、焊接、轉運……冬日暖陽里,走進引江濟淮二期工程的綜合加工廠,工人寥寥可數(shù),一臺臺“聰明”的機器人化身“主力軍”,機械手臂靈活流暢地運作,精準地完成每一道鋼筋加工工序,加工完的鋼材將被用于引江濟淮二期合肥水源工程。

引江濟淮二期工程是國家150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建設主要內容由輸水干線工程、骨干供水工程和管護工程構成。合肥水源工程屬其骨干供水工程版塊,建成后將在合肥境內實現(xiàn)引江濟淮與淠史杭灌區(qū)兩大工程的歷史性牽手。

俯瞰江淮運河與淠河總干渠交匯。受訪者供圖

俯瞰江淮運河與淠河總干渠交匯。受訪者供圖

在傳統(tǒng)基建的鋼筋加工廠,操作工人需要熟練操作機械設備,才能加工出合格的產品。過程中,工人不但要反復地人工上、下鋼筋,對體能要求極高,而且要對設備的性能熟悉。

“尺寸控制全靠卷尺測量,彎曲調整值等技術參數(shù)全憑經驗,加工出來的尺寸不對,也要憑經驗調整……”引江濟淮二期合肥水源項目工程總承包項目經理王飛說。

如今,隨著自動化鋼筋加工設備的使用,極大地提高了鋼筋加工的產能,加工成品尺寸精確,質量優(yōu)秀,并且設備安全性能高,降低了機械傷害的風險。

“比如眼前的這個數(shù)控立式鋼筋彎曲中心,它讓鋼筋的彎曲成型加工更加便利。傳統(tǒng)彎曲設備需要四五個人操作,現(xiàn)在一個人就可以完成,加工精度也得到提高。”王飛說。

加工廠里,工人正在操作機器人焊接大型壓力鋼管。人民網(wǎng)記者 周坤攝

加工廠里,工人正在操作機器人焊接大型壓力鋼管。人民網(wǎng)記者 周坤攝

在引江濟淮二期合肥水源工程中,長達數(shù)百米、最大直徑四米的壓力鋼管,由于長期埋在地下,因此對焊接、防腐等工藝提出更高要求。

在合肥市肥西縣的一家智能制造廠,廠房內擺放著眾多壓力鋼管,每個都有兩個人高,這些都是引江濟淮二期合肥水源工程的輸水管道核心部件。在這里,一場工業(yè)自動化革命正悄然上演。

繁忙的生產現(xiàn)場,焊接機器人揮舞著鋼鐵懸臂,精準無誤地對著一道道管道焊縫進行焊接作業(yè),整個過程行云流水。沒有印象中焊花四濺的緊張感,只有工人拿著遙控器,“一切盡在掌握”的松弛感。

工人只需要操作遙控器,就能完成焊接工作。人民網(wǎng)記者 周坤攝

工人只需要操作遙控器,就能完成焊接工作。人民網(wǎng)記者 周坤攝

“過去四個人干一整天的活,它只要三個小時就能完成。通過遙控器,機器人便能自主啟動并完成復雜的焊接任務,真正解放了焊工的雙手。”智能焊接技術專家向記者解說著焊接機器人的操作方法。

在他看來,新型機器人的誕生不僅極大提升了工作效率,而且在保障焊接質量的同時降低了勞動強度,是智能制造與傳統(tǒng)工業(yè)深度融合的典范。

通過一天的采訪,種種水利工程建設突破不免令人感慨,科技的力量讓水利工程建設“插上了翅膀”,實現(xiàn)了工程建設水平質的飛躍。

俯瞰正在建設的合肥水源工程。受訪者供圖

俯瞰正在建設的合肥水源工程。受訪者供圖

在科技引領下,工程建設提速。截至目前,合肥水源工程已完成約70%的混凝土澆筑任務,正在加快實施,計劃2025年3月完成主體鋼筋混凝澆筑及輸水壓力鋼管安裝等主要節(jié)點,工程預計在2026年4月完工。

人民網(wǎng)記者 周坤

凡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wǎng)、掌中安徽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于市場星報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者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wǎng)或者掌中安徽”,違者本單位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熱線電話:0551-62620110
舉報電話:0551-64376913
舉報郵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財經網(wǎng)手機版

市場星報公眾微信

市場星報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