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星報官方網(wǎng)站
全國數(shù)字出版轉型示范單位
xomn.cn
您的位置: 首頁 > 要聞 > 正文

探訪重慶白象居小區(qū)—— 上下樓梯間,看立體社區(qū)如何治理(在現(xiàn)場)

2025-03-19 15:23:45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孫曉帆   

清晨的薄霧剛在長江江面散開,重慶市渝中區(qū)朝天門街道白象居小區(qū)三單元24層的鐵門“吱呀”一聲被推開。

白象居自治服務隊隊長潘高健,對著樓道鏡子正了正胳膊上“自治服務隊”的袖標,三步并作兩步走下樓梯。

這個建于1992年的老小區(qū),由6棟24層無電梯的居民樓組成:1層出口連著陜西路,12層平臺與解放東路平齊,還有不同樓層的其他出口供居民出行,體現(xiàn)著典型的山城建筑智慧。

江邊美景、獨具山城特色的“8D”地形,讓多次出現(xiàn)在電影鏡頭中的白象居小區(qū),成了不少游客來重慶慕名打卡的地方。

此刻,白象居正迎來今天第一批預約團隊游客,記者跟著潘高健一同前往。

“團隊來參觀必須要提前一天預約,咱們白象居說到底是居民樓,要控制人流維護好秩序,才能平衡好居民生活和游客參觀。”潘高健邊走邊說。

“莫急莫急,注意一旁扶手!”潘高健在12層連廊平臺引導舉著自拍桿的年輕人。他的袖口上沾著未干的墨跡——那是剛幫三單元王婆婆代寫快遞單時蹭上的。

“我們這里既是居民家,也是城市名片,得讓街坊和游客都自在。”潘高健說話間,目光掃過樓道轉角新裝的防滑條,那也是用小區(qū)的自治經(jīng)費剛置辦的。

這時觀景平臺人聲漸起。潘高健側身擠過舉著相機的游客,對看著店鋪的劉大爺耳語:“血壓儀我放老位置了,下午來測哈。”轉身又提高嗓門:“拍照的朋友往邊上靠靠,留出過道嘛!”

銹跡斑駁的欄桿外,長江索道上的纜車正穿樓而過,激起一片快門聲。

這樣的場景,同2021年電影《火鍋英雄》帶火白象居時不太一樣。那時樓道擠滿打卡人群,早點攤把煤爐支到住戶門口,大批游客打卡打亂了居民的生活,有居民曾舉著掃帚守在單元門前,不讓游客進入。涌向白象居的巨大客流,考驗著老舊社區(qū)的治理。

游客和居民,怎么和諧相處?

說起這個問題,潘高健臉上流露出自豪:“我們成立了居民自治服務隊,自己管自己的家!”社區(qū)樓道墻上的自治公約也藏著答案:游客預約制、商戶禁占道、社區(qū)志愿者排班表……

潘高健帶著記者穿過空中連廊,沿途3次俯身撿起紙屑。“客流其實也是商機,為了讓居民能夠看到開放帶來的收益,社區(qū)專門開辟了攤位,交給第三方運營,收益全部用于小區(qū)里的公益服務。”

“你看,這就是‘手打檸檬茶’攤位的收益明細。”潘高健指著公示欄里工整的賬本,“上個月給社區(qū)里獨居老人送了20桶油,修了6盞樓道燈。”

“為了實現(xiàn)居民自治服務隊的長效運行,我們正努力整合白象居周邊的旅游資源,形成居民自治和多方共治,居民、游客、經(jīng)營者三方共贏的局面。”朝天門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申航說。

行至五單元10層轉角,老潘突然剎住腳步。樓下傳來熟悉的川劇唱段,他咧嘴一笑:“平臺那邊有茶攤,陳婆婆又在教游客唱戲了。走,帶你們見識一下重慶人的待客之道。”江風裹著茶香與人聲,在這座垂直巷弄里釀出別樣生機。

■記者手記

主動作為 多方共贏

6棟24層樓梯的居民樓,既體現(xiàn)山城建筑的特色,也藏著基層治理的經(jīng)驗。

讓自己的家更好,是每位居民發(fā)自內心的愿望。面對立體社區(qū)的治理方程式,白象居的干部群眾用主動作為給出答案,把“拒客”變“迎客”,將“添堵”變“多方共贏”,“自己管自己的家”道出居民真心話,也為超大城市老舊小區(qū)治理提供了新視角。引導團結居民、發(fā)揮好居民的主觀能動性,家園就會越來越好。

本報記者  沈靖然

凡市場星報、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掌中安徽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于市場星報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者個人,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jīng)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市場星報、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或者掌中安徽”,違者本單位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熱線電話:0551-62620110
舉報電話:0551-64376913
舉報郵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手機版

市場星報公眾微信

市場星報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