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星報官方網站
全國數字出版轉型示范單位
xomn.cn
您的位置: 首頁 > 要聞 > 正文

今日春分:分染春暉入繡辭

2025-03-20 21:26:16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田雙   

古時春分時節(jié)的祭祀傳統(tǒng)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周代。據《禮記》記載,周天子會在春分日舉行隆重的“祭日于壇”儀式。這一傳統(tǒng)歷經朝代更迭延續(xù)至清代,且被嚴格限定為皇家專屬典禮。清代潘榮陛的《帝京歲時紀勝》中有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因為“春分陽氣方永,秋分陰氣向長”,可“得陰陽之義”,所以才選擇分別在春分與秋分進行祭日、祭月。

如此盛大隆重的祭祀活動,皇帝穿什么衣服就很有講究了。

清代皇帝服飾可分為禮服、吉服、常服、行服、雨服、戎服和便服七大類。清朝皇帝于不同節(jié)日,出席不同場合,都會穿不一樣的衣服。乾隆年間始,皇室對服飾規(guī)格有嚴謹規(guī)定,皇帝登基、祭祀時穿的朝服規(guī)格最高,禮服顏色也會不同。冬至的時候,皇帝要穿藍色的祭服去天壇;夏至的時候,要穿明黃色的祭服去地壇;春分的時候,要穿紅色祭服去祭日;秋分的時候,要穿月白色的祭服去祭月。

清乾隆年間是中國絲綢史上色彩最為精彩絢爛的一個時期,那時在北京有個京內織染局,專門負責宮里各種衣服的染色。不同于現在使用化學染劑,那時候人們衣服的染色全部來自身邊花花草草類的天然植物,卻依然繽紛璀璨、艷麗無比。

為了揭開這些艷麗顏色背后的秘密,文物保護專家們根據典籍,運用現代科技復原了乾隆時期宮廷所用的記錄了幾十種顏色的“乾隆色譜”。

清乾隆年間內務府織染局銷算檔案,是目前發(fā)現中國最完整的染色檔案,記載了每種顏色的染料、媒染劑和染料的消耗。檔案中如此完整詳細的記載,表明當時的染色工藝已經達到十分先進的水平。結合文獻研究和文物檢測,可知清代使用的染料有紅花、槐米、蘇木、黃檗、靛青、五倍子等十余種,這些染料通過套染能獲得上百種顏色。

對“乾隆色譜”的還原除了參閱典籍外,還運用了現代科技,研究人員用質譜儀、測色儀等設備將復原出的染料與實物進行反復比對和分析。研究人員將古代染料中的不同成分分離,同時利用二極管陣列和質譜檢測器獲得每一種染料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圖和質譜圖。再通過比對清宮染料與現代天然染料標準品的譜圖,確認常用的植物染料有9種,分別是紅花、靛青、蘇木、黃檗、橡碗子、五倍子、黃櫨、梔子和槐米。

這些由草木染就的錦繡紋樣,既是紫禁城琉璃瓦上凝固的時光切片,亦是中華文明用自然密碼編織的永恒詩篇。傳統(tǒng)植物染技藝通過質譜圖獲得新生,為我們領略燦爛耀眼的文化打開了一扇窗。

凡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掌中安徽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于市場星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者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授權的媒體、網站,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或者掌中安徽”,違者本單位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熱線電話:0551-62620110
舉報電話:0551-64376913
舉報郵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財經網手機版

市場星報公眾微信

市場星報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