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上周的A股走勢,在經歷了端午小長假后第一個交易日的暴跌,大盤的走勢不甚樂觀,市場一度處于恐慌的氛圍中。不過,隨著近期指數不斷探底,A股內部估值結構逐漸合理化,低估值區(qū)間個股增加,上周五市場迎來明顯反彈。
有股市諺語稱“五窮六絕七翻身”,今年股指在5月勉強收紅,個股跌多漲少,一片低迷,6月收陰概率極大,那么“七翻身”是否真能實現,投資者又如何升級戰(zhàn)略視角來迎接“七翻身”呢?
總體來看A股的市凈率PB值正在進入歷史低估區(qū)域,這無疑意味著指數進一步下行的空間有限。但是底部的構筑往往是一個反復和漫長的過程,這需要更多的耐心和信心。
市場一邊是內資普遍情緒低迷,另一邊外資卻在加速搶籌A股,近期陸港通北上資金流入加速,4、5月份分別凈流入387、508億元,較2017年月均水平166億元大幅提升。內外資分歧加大的原因關鍵在于兩者投資決策的角度不同,外資在做選擇題,環(huán)顧全球,發(fā)現A股估值和業(yè)績匹配度不錯,從中長期角度出發(fā)認可A股目前的投資價值。
大多數券商均認為,目前A股仍是存量博弈,下半年即使有機會,也會是結構性行情,多數券商建議消費+科技兩條腿走路。
中信建投則認為,市場底部特征:整體估值處于低位、破凈個股數量大幅增多、公募基金募集變得異常困難、投資者信心嚴重不足等,目前都已出現。種種跡象表明,市場底部可能已經出現或離底部區(qū)域越來越近了。在此膠著微妙的時刻,投資者不妨多些堅持,多些耐心,多些信心,曙光也許就在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