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南仁東的傳記中,由貴州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王華撰寫、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仰望蒼穹: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便是一個獨特而又優(yōu)秀的代表,說它獨特,是因為這本書專為廣大少年兒童而寫;說它優(yōu)秀,是因為這本書入選了2019年度國家出版基金項目。
“當一個人目標明確后,他的心便不再左顧右盼,他的步子也必然從容而堅定。”南仁東在天文學界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國立天文臺聘用他為客座教授,給他的薪資待遇是國內(nèi)的300倍。然而,他始終對國內(nèi)天文學界的現(xiàn)狀憂心忡忡。那時的中國沒有自己的先進天文設備,天文學家想要對太空進行觀測,就得跟其他國家借望遠鏡,而且每次申請使用的時間都非常受限,“既不方便還要看人臉色”。漸漸地,一個想法在他的腦海中成形,讓他激動得日夜不安,那就是,要在祖國建一座全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徑的射電望遠鏡!為了實現(xiàn)這個看似不可能的夢想,他毅然回國。
作者在耐心的鋪墊之后,終于觸碰到本書的正題。從1994年開始,南仁東為了這臺500米口徑的射電望遠鏡而四處奔走,做了大量艱難的準備工作。其一,是選址的艱難。自從年輕的副研究員彭波向他提出可以試試用貴州省的喀斯特地貌作為臺址之后,南仁東開始往返于北京和貴州,坐火車、轉汽車,再到山窩窩里徒步跋涉,試圖從上萬個窩窩里找出一個最合適的窩。那里地勢險惡,再遇到惡劣天氣帶來的山體滑坡,其間艱難不言而喻。其二,是立項的艱難。這么大的一項工程不是說建就建,為了證明其可行性,得到國家的資金支持,南仁東不僅要埋頭于資料,還要到處游說——不光參加國內(nèi)的會,國際會議也要參加,他走入世界人群當中,不停地打FAST的廣告,希望全世界都來支持FAST。作者用了大量篇幅來描寫這兩項艱難,讓我們看到一個懷揣夢想的科學家如何在一條極窄而又極艱難的小路上埋頭向前,也讓我們看到他身后那些年輕的追隨者如何像他一樣堅定不移地為了目標而努力。
這是一本對少年兒童十分友好的、行文流暢而又誠意十足的人物傳記。南仁東精神就像星空中的北極星一樣,指引著廣大小讀者,激勵他們昂首挺胸地大步前進。
(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 黃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