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xomn.cn)訊 今年,92歲的居民涂小平主編的《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安徽卷)上、下冊完成,看著來之不易的資料,他將這世上唯一一套的安徽卷及配套音視頻資料捐贈給了安徽省檔案館,“民間音樂文化絕大部分靠口傳心授,人在藝存,人去藝亡,如不及時進行搶救和收集整理,就有失傳的危險。”
涂小平家住合肥市包河區(qū)同安街道分路口社區(qū)所屬元一柏莊小區(qū),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安徽省的第一批文藝工作者,曾是安徽省黃梅劇團、安徽省雜技團、安徽省群藝館的負責人。
“10歲前,就學會了口琴、笛子、簫,喜歡音樂、會唱不少歌曲。曾經有過兩個歌曲本,里面有《大刀進行曲》《義勇軍進行曲》《保衛(wèi)大武漢》等曲目。”涂小平說,自己是舒城人,直到1953年,涂小平才回到合肥,在安徽省文化局音樂工作組工作。涂小平記得,他的同事有黃梅戲音樂創(chuàng)作泰斗時白林。美術工作組有著名國畫家、書法家 、版畫家陶天月,工作地點就在現在花園街群藝巷的省歌舞團內。
就在距離涂小平離休還不到兩年的1986年,一項編纂《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安徽卷)的任務,一下子落到了他的肩上。之后的20年里,涂小平帶領相關工作人員,奔波在安徽大地,只要有民樂的地方。“這是1979年文化部、中國音協(xié)聯(lián)合頒發(fā)《收集整理我國民族音樂遺產規(guī)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涂小平知道責任重大。
2009年,由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編輯辦公室主持編纂,耗時30年,傾注幾代音樂工作者心血的《中國民間歌曲集成》《中國戲曲音樂集成》《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 《中國曲藝音樂集成》4部119卷集成志書全部編輯完成。 “我們《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安徽卷歷時20年,在2006年審稿結束,2007年出版,可以說是提前完成了任務。”十幾年過去了,提起這件事,涂老仍是心潮澎湃,“能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是我這輩子最驕傲的事。”
張瑾然 記者 沈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