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xomn.cn)訊 只要路過宿州市泗縣草溝鎮(zhèn)街南角,你總能看到一個低頭忙碌的身影,粘補、銼平、打底、磨邊……修鞋的工具看起來并不復雜,但長年累月的高強度勞動,讓他的雙手磨出了厚厚的老繭。攤主留給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樂觀實在,臉上的微笑傳遞給他人滿滿的正能量。
這個修鞋攤的攤主名叫李成忠,今年47歲,是草溝鎮(zhèn)大安村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因為患有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癥),他的雙腿不能行走,被鑒定為肢體二級殘疾。
因為行動不便,李成忠早早便輟學在家,作為弱勞動能力的他無法從事重體力的農活,也沒辦法外出打工,因此他總覺得自己是家里的累贅和負擔,內心愈發(fā)的心灰意冷。隨著年齡增長,李成忠逐漸意識到再這樣下去不是辦法,體力活干不了那就學一門手藝傍身,將來也能生存下去。思來想去,他覺得修鞋非常適合自己,只需要雙手就能掙到錢,于是他開始跟著本村的老鞋匠學習修鞋的手藝。
經過幾年的刻苦研習,漸漸地,李成忠的修鞋技藝越來越嫻熟,于是他便買來手動三輪車,開啟了自己的鞋匠生涯。他每天6點鐘不到就會起床,8點前準時出現(xiàn)在攤位上。他真誠的對待每一位顧客,像雕琢工藝品一樣修理每一件物品,不僅做到顧客滿意,更要自己滿意才放心。
隨著群眾經濟水平的提高和外出人員的增加,農村修鞋的人在不斷減少,李成忠的生意也越來越冷清,有時候一天只能掙個十來塊錢,這讓他的生活越發(fā)的艱難。2014年,李成忠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實施精準幫扶。在鎮(zhèn)村有關部門的幫助下,他及時更新的設備,又添置了一輛電動三輪車,這大大提升了他的服務范圍和能力,他開始在大安、申集等周邊集市擺攤。遇到客戶不方便取鞋時,他都會順道給對方送過去,獲得了大家的好評和信任,因此生意也日漸紅火起來。
2018年,通過政府的持續(xù)幫扶以及自己辛勤付出,李成忠摘掉了貧困的帽子。脫貧后的他,精氣神更足了,遇到貧困戶、孤寡老人來修鞋子、補衣服的,李成忠都會免費給對方服務,不收任何報酬。他總是說:“在我困難的時候,是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及時拉了我一把,讓我過上了現(xiàn)在這樣吃穿不愁的生活,我沒有什么能力報答他們,只能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回報社會,去幫助那些我能幫助的人,我覺得這樣的是人生才是有意義的。”(姚森 市場星報 安徽財經網記者 禹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