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xomn.cn)訊 九月的宿州市泗縣,秋高氣爽、風景宜人。村民羅光翠家干凈整潔的院門口,一塊“星級文明戶”牌子顯得格外耀眼奪目,羅光翠指著牌子高興地說道:“這是鎮(zhèn)里給我家掛的‘十星級文明戶’牌子,全村也沒幾塊,稀罕著呢。這些年,多虧了黨的扶貧好政策讓我這個村里出了名的‘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窮人家,不僅解決了吃穿的溫飽問題,每年還能有5萬多元的收入哩!”
羅光翠,今年51歲,是泗縣屏山鎮(zhèn)屏東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之一。多年前,從云南遠嫁到這里,看到年事已高的公婆、智力障礙的小叔子,以及家徒四壁的光景,她就知道生活并不容易。2014年,丈夫突然查出患有嚴重的心臟病,看病、吃藥、輾轉于大小醫(yī)院,各種開銷無疑讓本就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
“當時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想好好打理生活卻顧不過來。”羅光翠嘆息著說,丈夫最終還是去世了,為了照顧好兩個女兒,羅光翠思前想后最終留在村里。守著幾畝薄田,一家人撐得過溫飽,卻也沒有別的指望。鄰居們早早蓋新房了,羅光翠一家還窩在住了很多年的老房子里,墻上幾道深深的裂痕刻在房屋上,更像刻在她的心上。
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開展,羅光翠一家享受了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外加各種補助,一家人的生活狀況稍稍好轉。但是,要強的羅光翠并不滿足。
聽說貧困戶可以借貸款發(fā)展生產,2015年,她借了5萬元小額貸款蓋起了豬圈,在家養(yǎng)起了80多頭豬。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不懂養(yǎng)豬技術的羅光翠,為了更好了解豬的生活習性,連吃飯都要端著碗到豬圈轉上一圈。剛產下的小豬仔非常脆弱,羅光翠不放心,干脆睡到豬圈里。功夫不負有心人,養(yǎng)豬加上種地,羅光翠家一年凈收入4至6萬元左右,成了村里的小康戶。2016年、2017年,羅光翠連續(xù)兩年榮獲全縣“脫貧攻堅奮進獎”。
五年過去,羅光翠細數著自己家的新變化:靠著種地,買了電視機;靠著種樹,買了拖拉機;靠著養(yǎng)豬,買了洗衣機、冰箱,還蓋起了三間新房子。就這樣,羅光翠像螞蟻搬家一樣,搬走了貧困,搬來了幸福,窮家破院徹底換新顏,十星級文明戶的紅牌牌釘到了家門口。
“現在俺家什么都不缺,都是我自己掙來的!”羅光翠驕傲地說,“孩子大了,我計劃到外面去找份工作要好好干,要不然對不住這些塊紅牌牌。”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志。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是助力脫貧攻堅,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實現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有效載體。”屏山鎮(zhèn)宣傳委員魏東說,“我們將繼續(xù)開展好“星級文明戶”活動,讓貧困群眾的思想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轉變,提振起脫貧志氣的同時增強脫貧致富信心,為全鎮(zhèn)鞏固脫貧成效、助力鄉(xiāng)村振興作出更大貢獻。”
楊秋秋 市場星報 安徽財經網記者 禹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