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州地名異彩紛呈、繁若星辰,
其中,
有一種地名尤給人清新脫俗之美感,
那就是帶“花”字的地名。
“花”字地名得名于花,
而地名也因花而廣為傳播。
這些與眾不同的“花”字地名,
是廬州地名文化中的寶貴財富。
花燈社區(qū) 有著淮軍文化遺跡
縣有個“花燈”社區(qū),這是一個文化氣息濃厚的地方,因為和李鴻章家族的千絲萬縷聯(lián)系而遠近聞名。雖然古老的遺跡已經(jīng)不復(fù)存在,但我們依然能從零星的歷史碎片挖掘那濃厚的“淮軍文化”。
提到肥東的淮軍文化,自然會聯(lián)想到長臨河鎮(zhèn)六家畈的吳氏家族,然而在肥東縣眾興鄉(xiāng)也遺落著淮軍文化遺跡。而其中以眾興鄉(xiāng)政府所在地“花燈”社區(qū)最為典型。
花燈社區(qū)原為“花墩”村,后來改名為“花燈”,李鴻章侄女婿張文燕還曾在此建起“花墩圩”。
○文化氣息濃厚的花燈社區(qū)
花燈村民以張姓為主,張家最有名的人物,首推曾為淮軍團總的張紹棠。張氏家族曾是花墩村的望族,合肥地區(qū)的首富。李鴻章家族原本姓許,明朝時期為躲避戰(zhàn)亂由江西湖口遷至合肥。九世祖李心莊無子,同莊姻戚許迎溪將次子慎所給其為嗣,改姓李。李家世代以耕讀為生,生活十分貧困,直到李鴻章父親李文安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考中進士,李氏一族才“始從科甲奮起,遂為廬郡望族”。
此后,李家進士、舉人和秀才不斷涌現(xiàn),當官的也越來越多。李鴻章和他哥哥李瀚章都官居一品,位極人臣。由于靠得近,又同是望族,張家與李家世代聯(lián)姻。李鴻章的祖父與張紹棠的祖母為親兄妹,張紹棠是李鴻章的二從姑表弟,張紹棠娶李鴻章的妹妹玉英為妻,又成為李鴻章的妹夫。此后,張李兩家親上加親,繼續(xù)聯(lián)姻。
當時,張家富足,李鴻章兄弟經(jīng)常依靠張家接濟度日,連婚事之需也是靠張家資助,因此李鴻章兄弟對張家非常感激。后來,李鴻章回憶道:“吾兄弟宦學(xué),家屢空,奔走稱貸。妹之舅以妹賢,又偉視吾兄弟,不待求請,輒資給之。吾兄弟婚宦之需,張氏之佽居多。”
于是,當李鴻章為淮軍回故鄉(xiāng)招募團練時,張紹棠亦是積極響應(yīng),由于李鴻章的特別關(guān)照,張紹棠獲任李鴻章的親兵營軍官,曾因功獲“鼓勇巴圖魯”勇號。后來張家后人衣錦還鄉(xiāng),大興土木,蓋了很多圩子。清朝同治年間,李鴻章哥哥李瀚章的長婿張文燕在花墩李元自然村附近建起“洄溪別墅”,四周兩道溪水,呈“回”字形,溪內(nèi)遍種荷花,并廣植花木,又稱“花墩圩”。
○在花燈社區(qū),李鴻章賞賜的三棵古棗樹完好地存留了下來
1895年,李鴻章外甥張文宣在中日劉公島海戰(zhàn)中與丁汝昌等一道自殺殉國,為表彰張文宣的英勇就義,皇帝特地賜予“花墩圩”一對大花燈,逢年過節(jié),“花墩圩”都會拿出來掛在大門上,于是久而久之,花墩變?yōu)榱嘶簦羯鐓^(qū)的名字由此而來。
當然,這個說法的真?zhèn)芜無從分辨,卻給“花燈”這個名字,增添了不少傳奇色彩。
據(jù)說,“花墩圩”占地50畝,曾有內(nèi)外兩道護城河,在護城河內(nèi)有12幢氣勢恢弘的樓房,圩子內(nèi)古樹參天,其中不乏名貴樹木。解放后曾作為花墩中學(xué)、小學(xué)校舍,當時還有一棵能同時結(jié)不同果子的“五果樹”。
上世紀60年代,這個富麗堂皇的圩子被毀。值得慶幸的是,由李鴻章賞賜的三棵古棗樹完好地存留了下來,給這片土地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財富。在花墩四房組,三棵樹齡近130年的古棗樹根深蒂固,枝繁葉茂。據(jù)說,當年因四房組張繼濤隨李鴻章征戰(zhàn)有功,故賞三棵棗樹,并自天津運回栽植。據(jù)當?shù)厝私榻B說,這三棵棗樹時至今日依然能開花結(jié)果,如今已被列為三級古樹被保護起來,周圍人都以此為榮。
信息提供:合肥市委宣傳部文藝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