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地市 > 銅陵 > 正文

銅陵:因地制宜興產業(yè) 共建美好新家園

2021-04-22 16:19:00 來源:   編輯:劉珍   

暮春時節(jié),樅陽縣浮山鎮(zhèn)太平村群山披綠,杜鵑紅艷。在葡萄采摘園基地,只見大棚內一棵棵粗壯的葡萄樹枝蔓纏繞,新芽吐翠,二十多名工人正穿行其間,忙著進行葡萄卷須摘除、定芽定枝等“精細活”。

“現在正是大棚葡萄管理最忙碌的時期,做的好不好直接關系到今年的收成。”太平村黨總支書記齊美樹介紹說,該基地面積約為40畝,種植了陽光玫瑰、夏黑等十余個優(yōu)質葡萄品種,預計今年的產值可達十余萬元。“今年我們還新引進了中高端品種妮娜皇后,明年就能掛果。等基地的葡萄都到了豐產期,預計可以為村集體經濟增收三四十萬元。”

太平村是浮山鎮(zhèn)西北部的小山村。在2016年以前,這里曾因為無主導產業(yè)、缺乏資金,村集體經濟十分薄弱,是浮山鎮(zhèn)唯一的貧困村。而如今,在葡萄、黃花菜等特色產業(yè)的帶動下,村集體經濟迅速發(fā)展壯大,村民也都過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我在這里一年大概就干四五十天的活,都是些輕巧事情,也能拿到五千多元的工資。”在太平村的黃花菜特色種植基地,59歲的村民施成虎一邊鋤草一邊告訴記者,因為患有慢性病,自己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自黃花菜特色種植基地建起來后,他每年都會來這里做些除草、采摘等簡單工作,現在不僅脫了貧,也有了一筆穩(wěn)定的收入。

齊美樹告訴記者,該基地共種植了一百多畝黃花菜,目前年產值約30萬元,預計豐產期可達50萬元。“平時的田間管理雖然不需要太多人員,但在黃花菜采摘的兩個月時間里,每天的用工量要50多人,基本上都是村里的村民,每年發(fā)給工人的工資有50多萬元。”

據了解,太平村自2017年成立村級合作社后,因地制宜,投入資金36萬元新建40畝葡萄采摘園基地,并與當地種植大戶開展合作,投入資金70萬元新建了100畝黃花菜特色種植和加工項目,有效帶動村集體經濟發(fā)展,于當年實現貧困村出列。該村去年又投入40萬元實施葡萄園大棚建設及農產品保鮮項目,目前進展良好,吸引了更多村民居家就業(yè)致富。“接下來,我們要繼續(xù)優(yōu)化發(fā)展好這兩大特色產業(yè),讓產業(yè)留人、富人,齊心協力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小康生活。”齊美樹說道。(方盼亮 周若揚)

凡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掌中安徽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于市場星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者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授權的媒體、網站,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或者掌中安徽”,違者本單位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分享到:

安徽財經網手機版

市場星報公眾微信

市場星報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