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文旅 > 正文

街拍變偷拍,亟須監(jiān)管合力“揮拍”

2022-02-24 10:09:29 來源:半月談   編輯:田雙   
凡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掌中安徽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于市場星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者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授權的媒體、網站,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或者掌中安徽”,違者本單位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在熱門商圈,總有些手持“長槍短炮”的“攝影愛好者”,看見年輕漂亮的女孩經過便尾隨跟拍。半月談記者調查發(fā)現,這類“街拍”有些已經跑偏,有人肆意偷拍隱私部位,將“軟色情”照片在網站、論壇上公開售賣,漸漸形成黑灰產業(yè)鏈,成為令人厭煩的一種新型“城市牛皮癬”。

據了解,街拍本身是一種藝術展現形式,通常用來記錄一些城市人文環(huán)境。隨著短視頻平臺的崛起,街拍開始逐漸大眾化、商業(yè)化。此前據媒體報道,京城時尚街拍勝地三里屯太古里附近,成了時尚年輕女孩“打卡地”。街拍內容的主角,大多為年輕時尚女性,拍攝重點基本集中在女性敏感部位,評論大多含有性暗示意味。當街拍淪為偷拍時,公民的隱私權、肖像權、名譽權均被侵犯。

特別是,網上存在許多發(fā)布大量偷拍照片的街拍網站,各種網站、客戶端上,打著街拍創(chuàng)作名義發(fā)布偷拍視頻、照片,街拍網站和偷拍者都可通過這些視頻、照片盈利,漸漸形成黑灰產業(yè)鏈,成為令人厭煩的一種新型“城市牛皮癬”。問題是,由于拍攝地點大多位于公共場合,許多被偷拍者也無法確定對方偷拍是否違法違規(guī),因而時常陷入維權困境。

目前,在我國現行法律中,《侵權責任法》第二條講民事權益范圍中包括了隱私權,根據我國國情及國外有關資料,“未經公民許可,公開其姓名、肖像、住址、身份證號碼和電話號碼”等行為,歸入了侵犯隱私權范疇。

對照上述法規(guī),許多所謂的街拍創(chuàng)作,實際上是一種偷拍行為,侵犯了公民的隱私權。

因此,街拍變偷拍,亟須監(jiān)管合力“揮拍”。首先,有關部門應加強對監(jiān)視、攝像設備的管理,尤其是加大對“偷拍神器”之類的“三無”產品的查禁力度,把好關口,堵住源頭,遏制偷拍現象,保護公眾隱私。同時,一旦發(fā)現偷拍行為,應依法追究刑責。至于有人將偷拍他人的照片或視頻在網上公開發(fā)布和傳播,以此牟利,已經涉嫌侵犯公民的肖像權和隱私權,受害者可以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基本權益,讓侵權者受到法律制裁。

分享到:

安徽財經網手機版

市場星報公眾微信

市場星報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