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文旅 > 正文

“高鐵”時代

2022-07-19 10:06:59 來源:市場星報   編輯:田雙   
凡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掌中安徽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于市場星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者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授權的媒體、網站,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或者掌中安徽”,違者本單位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我從蚌埠來”,在合肥,我經常對朋友說。

“我從安徽來”,在北京,我經常對朋友說。

過去的6年里,由于工作和家庭的原因,我經常往返于京福和京滬高速鐵路上。2006年,京滬高鐵被國家發(fā)改委批準立項,在蚌埠某金融機構工作的妻子,一直關注著京滬高鐵項目。當妻子得知當時鐵道部將在蚌埠設立京滬高鐵項目工程指揮部的消息,立即參與單位組織的團隊開展項目營銷。通過大量細致的工作,雙方建立了愉快的合作關系……2011年6月,京滬高速鐵路順利通車,妻子激動喜悅的心情難以言表!此后,我們每當乘坐高鐵特別是京滬高鐵出行,心中便會情不自禁地生出自豪感來。

在我乘坐的火車史中,有著斷斷續(xù)續(xù)的記憶。我在5歲時,第一次跟隨父親從蚌埠乘坐火車到徐州看望在沈莊煤礦當工人的叔叔。模糊的記憶中,沈莊是一個離家遙遠的地方。1989年4月1日,我參軍到鎮(zhèn)江。當天中午從蚌埠乘坐火車,經滁州,過長江,到了南京后,我們新兵被安排下車等候換乘。到了鎮(zhèn)江部隊,已是晚上,我看看手表:11點47分。這個時間已經永遠定格在我的記憶里,其中在南京火車站等候換乘的時間將近3個小時。那個時候,我認為鎮(zhèn)江和徐州一樣,也是一個離家遙遠的地方。后來發(fā)現不是路途遙遠,而是火車運行速度較慢的緣故。

1997年4月,我國鐵路實施第一次大面積提速,即京廣、京滬、京哈3大干線全面提速,當時時速140公里。此前,我對火車提速半信半疑。當我在蚌埠火車站看到一條懸掛著的巨大紅色橫幅,上面書寫著“一日千里不是夢”的大字,我還搖了搖頭,自言自語:俺還是接著做夢吧,這是不太可能的事!直至后來親身體驗,我方信此事千真萬確!

2012年1月,我調到合肥工作。當年10月,合肥至蚌埠高速鐵路開通。合肥至蚌埠高速鐵路既是京滬高鐵與滬漢蓉客運專線間的高速連通線,也是北京至福州客運專線的組成部分,設計時速350公里。每到周末或節(jié)假日,我回蚌埠更方便了。

2016年7月以來,我借調北京工作,此后幾乎每月乘坐京滬高鐵或京福高鐵往返于蚌埠、合肥、北京,其間沒有乘過一次飛機。因為,我乘坐的高鐵不僅比飛機更為方便,而且也節(jié)省了等候的時間。所以,對我而言,這是一個快速發(fā)展的滿載正能量,一路馳騁,駛向未來……

安徽合肥 劉學升

上一篇:納涼
下一篇:最后一頁
分享到:

安徽財經網手機版

市場星報公眾微信

市場星報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