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后不久回了一趟老家,適逢“雙搶”大忙時節(jié)。家家戶戶都在忙著割早稻,插晚稻。中飯后,正準(zhǔn)備下田去幫大弟干活,大弟告訴我,不用去了,現(xiàn)在割禾打谷都是收割機全包了,閑不下的話,就去曬谷吧。大弟家頭天打下的兩畝多稻谷,都已全部攤曬在屋前曬谷坪上。滿坪金黃的谷粒,像一張寬闊的金色地毯,在炎炎烈日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其實,曬稻谷,在農(nóng)事中算是比較輕松的活兒了,比起插秧、割禾、打谷這些繁重的勞作來說,確實舒服多了。因而,以前生產(chǎn)隊出集體工時,總是將這一活計安排給那些老弱病殘的社員。一般一天兩人值守,負責(zé)曬稻谷的人,有一個名號,叫“曬谷員”。曬谷員的主要任務(wù)就兩項:翻曬和看守稻谷。
翻曬稻谷的活計其實很簡單,沒有多少技術(shù)含量。早上,社員們將頭天打下的稻谷從谷倉里挑到村前的大曬谷坪上,用長柄木拖板將一堆堆谷子攤開、鋪平,剩下的事情就是翻曬和看守,留給曬谷員干了;到了晚邊,曬谷員再將平攤的稻谷收攏,堆成幾大堆,分別蓋上薄膜,再用石塊壓實,以防晚間突然下雨淋濕稻谷。通常,新打下的稻谷,至少要連接曬兩三天,才可以完全曬干。因而,它們只能在曬谷坪上過夜了。而晚上輪值看守稻谷的活兒,就交給了那些身強力壯的男社員。
盡管翻曬稻谷看起來簡單,但做起來也還是有一定的講究的。稻谷鋪開之后,約摸隔半個時辰,便要用木耙將谷粒翻一遍,目的就是通過多次翻耙,確保每一粒稻谷都能盡快曬干。木耙就像一把巨型木梳,在平攤著的稻谷上,“梳”出一行行長長的谷壟。整個曬谷坪看上去,就像一幅金色潑灑的油畫,漂亮極了。
而看守稻谷呢,則更輕松了。倒不是防備有人偷竊,而是防止雞鴨、鳥兒偷食。最難防備的是貪吃的雞和麻雀。常常是剛剛趕走一群,沒多久,又來一群偷襲。最煩的是麻雀,膽大而又狡猾,防不勝防。只要瞅準(zhǔn)沒人,便悄悄飛到曬谷坪,就像跟人躲迷藏一樣。
曬稻谷,最怕的就是突然天降大雨。而酷暑時節(jié),陣雨確實常常不請自來,而且總是來得特別快,往往讓人猝不及防。
上世紀(jì)七十年代,農(nóng)村還沒有電視、網(wǎng)絡(luò),自然也沒有天氣預(yù)報。天氣會不會出現(xiàn)變化,全靠經(jīng)驗分析判斷。盡管大多有關(guān)氣象的農(nóng)諺都很管用,但,也還是有失靈的時候。尤其是“雙搶”那段時日,凡是悶熱無風(fēng)的日子,都極有可能會突然下一場陣雨,且大多都在下午襲來。有時人們正吃著午飯,突然,一場太陽雨噼噼啪啪砸下來;有時可能是四五點鐘光景,本是太陽高照的,瞬間,天空烏云密布,不一會兒,雨點便砸下來了……
一旦稻谷被雨水淋濕,那就會帶來很多麻煩。曬稻谷,有苦,也有樂,但,樂比苦多,因為曬的是糧食,曬的是豐收,曬的是幸福……
湖南永州 盧兆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