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您的位置: 首頁 > 文旅專題 > 文旅產(chǎn)品 > 正文

春天的浪漫,藏在賣花漁村的萬畝梅林里!

2022-02-21 18:58:10 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    編輯:田雙   

微信圖片_20220221095740

每到初春,安徽歙縣的一處山谷,藏著中國最繽紛的春意。形如魚的溝谷里開滿紅粉梅花,如云霞、如夢境、如絢爛的煙火。漫步在這萬畝梅林中,粉紅花海的旖旎繾綣,好似愛人一路呢喃。鉆進(jìn)落英繽紛的賣花漁村,和春天來個(gè)約會(huì)吧。

e2a8b4482584d3adaa23855b2de61a7d_686a1bb11381e56b2feb94a842e60251_8127

黃山市歙縣賣花漁村(圖片來源:黃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位于安徽省黃山市歙縣雄村鎮(zhèn)的賣花漁村,地處山清水秀的新安江上游,掩映在一片崇山峻嶺中。“青磚小瓦碼頭墻”的徽派建筑好似從山間流淌而下,在漫山遍野的紅梅林中生根發(fā)芽。山坡上高大的梅樹已驚艷綻放,燦若云霞,到處是梅花幽幽之清香。

e2a8b4482584d3adaa23855b2de61a7d_686a1bb11381e56b2feb94a842e60251_8268

黃山市歙縣賣花漁村(圖片來源:黃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賣花漁村本名洪嶺村,因其秀麗的山水景色,被稱為歙縣第一村。從空中俯瞰,村頭尖尖狀如魚嘴,村腰漸寬如魚肚,村腳房屋向兩翼展開,如魚的剪刀尾。村人姓洪,喻水洶涌,魚得水則生機(jī)盎然,故在魚字邊加三點(diǎn)水,稱漁村。村中家家戶戶以養(yǎng)賣盆景為生,所以村子后改名為賣花漁村。

黃山市歙縣賣花漁村(圖片來源:黃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駕車穿過層層“紅霞”爬到山頂,就見一個(gè)牌坊跨在路上,上書“賣花漁村”四個(gè)大字。二月中下旬,正是這里最美的時(shí)節(jié)。沿著魚脊骨般的山路前行,競相開放的梅花綿延百里。梅樹枝條婀娜,花朵紅的似火,粉的像霞,如同沐浴著春風(fēng)的少女般光彩照人。

e2a8b4482584d3adaa23855b2de61a7d_686a1bb11381e56b2feb94a842e60251_8571

黃山市歙縣賣花漁村(圖片來源:黃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黃山市歙縣賣花漁村(圖片來源:黃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游客們不約而同鉆進(jìn)梅林,興奮地掏出手機(jī)拍起照來,如同百鳥歸林般四散開來,漸隱于梅花深處。小朋友們在樹下嬉笑著跑鬧,拾起一朵落花揣在小口袋里,再歡快地跑走。淡淡花香飄滿山野清江,讓人不禁陶醉在花海之中。

e2a8b4482584d3adaa23855b2de61a7d_686a1bb11381e56b2feb94a842e60251_8730

黃山市歙縣賣花漁村(圖片來源:黃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走在古樸幽靜、芳香四溢的村中小道上,骨里紅、二紅、玉碟、綠鄂......種種沒聽過的、叫不出名字的梅花品種,都在眼前爭相綻放,頗有幾分“無意爭春春意鬧”的味道。溪水穿村而過,溪上有亭,名曰積善。站在積善亭里眺望群山逶迤,耳邊簌簌的水流聲奔騰直下,片片落英在水漩渦里打著卷兒,好似世外桃源般逍遙。

賣花漁村古道上落英繽紛

搜狗截圖20220221173623

黃山市歙縣賣花漁村積善亭

e2a8b4482584d3adaa23855b2de61a7d_686a1bb11381e56b2feb94a842e60251_8937

黃山市歙縣賣花漁村

對于村中的先祖來說,此地確是他們精選的世外桃源。相傳唐朝末年,為躲避戰(zhàn)亂,宮廷花匠洪誠、洪詩兄弟遷居于此,聚族而居,以姓定名曰洪川。群峰參天的地理位置為盆景植物的生長及樹樁的培育提供了優(yōu)越的場所,那時(shí)的村人就開始種植梅花,唐朝宮廷的盆景栽培技藝也在這崇山峻嶺中生根。

e2a8b4482584d3adaa23855b2de61a7d_686a1bb11381e56b2feb94a842e60251_81083

黃山市歙縣賣花漁村洪氏宗祠

賣花漁村住戶大多培育盆栽

盆景藝術(shù)源于中國,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它是一種把園藝、文學(xué)、繪畫等融為一體的造型藝術(shù),是自然山水景觀的縮影。千年以來,村民世代以培植盆景為生,不斷傳承發(fā)展,形成了如今的徽派盆景。

徽派盆景風(fēng)格多樣,有斜干式、懸崖式、游龍式等,布局精巧,以小見大。越往村里走,路邊的山坡上滿是做盆景的苗木,有的正在塑型,有的連盆埋在地下。層層疊疊的盆景充斥房前屋后,排列整齊,錯(cuò)落有致。

e2a8b4482584d3adaa23855b2de61a7d_686a1bb11381e56b2feb94a842e60251_81308

黃山市歙縣賣花漁村徽派盆景風(fēng)格多樣(圖片來源:黃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游走于村中小道之間,一棟棟徽派建築鱗次櫛比,家家戶戶都有個(gè)院子,可以看出主人精心打理過的痕跡。剛淋過水的矮松盆景,白色遒勁的枝干彎曲成海上的航船,青翠的松針緊湊成高揚(yáng)的風(fēng)帆,水珠涓滴在簇簇松針尖上,圓潤的晶瑩倒映著小院蓬勃的一角,好似要將這一刻的春日清新偷偷珍藏。

360截圖1786060410113198

黃山市歙縣賣花漁村徽派盆景(圖片來源:黃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這個(gè)時(shí)節(jié),梅花盆景開得頗多�;蚴谴謮阎Ω梢恢Κ�(dú)秀,只留樹頂朵朵白梅,像是天上飛落的雪絨花鋪滿樹頂;或是細(xì)密枝椏四散開來,粉色梅花織成細(xì)膩的屏風(fēng),靠近輕嗅暗暗幽香;金黃臘梅枝條修長低垂,似燦爛的煙花凌空綻放,美不勝收。

黃山市歙縣賣花漁村梅花盆景(圖片來源:黃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賣花漁村最能代表徽派盆景藝術(shù)特色的是徽梅,又名龍樁:梅樹枝干從基部到頂部蟠曲呈“S”形數(shù)彎,似游龍破土而出,蜿蜒直上,顯得粗獷又神秘。枝頭的花苞還未完全開放,零零星星掛在枝頭,輕靈飄逸。狀如游龍的梅花盆景制作不易,要養(yǎng)15年以上才好看。盡管村里有3位徽派盆景中國國家級(jí)非遺傳承人和12位省級(jí)非遺傳承人,對于這種有生命力的藝術(shù)品,除了不斷地打磨雕琢,還要等待時(shí)光的參與:讓人為痕跡淡去,讓自然賦予遒勁。

e2a8b4482584d3adaa23855b2de61a7d_686a1bb11381e56b2feb94a842e60251_81853

黃山市歙縣賣花漁村徽梅盆景(圖片來源:黃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如果還有余力,可以往后山上逛逛,那里樹齡高的盆景苗子更多。皖南山多地少,自古就有“八分山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的說法,在土地如此金貴的地方,村民們有一方空地就種一株苗木。同時(shí),“爺爺種樹孫兒賣”“挖一棵種兩棵”的傳統(tǒng)也在這里代代流傳,這種等待生長、接續(xù)守護(hù)的慢時(shí)光,是賣花漁村萬畝梅林外的另一種浪漫吧。(黃紫燕/文)

黃山市歙縣賣花漁村(圖片來源:黃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文/黃紫燕)

凡市場星報(bào)、安徽財(cái)經(jīng)網(wǎng)、掌中安徽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quán)均屬于市場星報(bào)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者個(gè)人,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帖或以其他方式復(fù)制發(fā)表;已經(jīng)授權(quán)的媒體、網(wǎng)站,在轉(zhuǎn)載使用時(shí)必須注明“來源:市場星報(bào)、安徽財(cái)經(jīng)網(wǎng)或者掌中安徽”,違者本單位將依法追究法律責(zé)任。
分享到:

安徽財(cái)經(jīng)網(wǎng)手機(jī)版

市場星報(bào)公眾微信

市場星報(bào)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