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下午,剛剛從蕪湖市區(qū)訓練完民兵的胡磊馬不停蹄地趕回龍山村,坐到工作崗位上便開始整理村民的醫(yī)保信息,一邊仔細地核對信息并將其匯至為表格,一邊打電話通知村民醫(yī)保繳費的具體注意事項。“個把星期不在,工作就堆了這么多,這不,剛從市區(qū)回來,連家都沒回就直接過來了。”面對堆積的工作,胡磊只是坦然笑過,在胡磊身上,透露著不輸少年的活力。
胡磊是何灣鎮(zhèn)龍山村黨總支副書記,2013年回到家鄉(xiāng)從事基層工作,這一干,就是九年。
青春獻戎裝,無怨亦無悔
2007年高考完的胡磊在父親的影響下向村部提交了參軍申請書。在體檢和政審通過后,胡磊順利成為一名軍人,被分配到北京張家口一個貧困縣里的野戰(zhàn)軍隊,開始了為期一年半的訓練。
參軍入伍是身體和心理的雙重磨煉。在新兵連的三個月里胡磊就洗過兩次澡,一次是打掃廁所時趁機洗了個澡,另外一次是過年的時候。“很不可思議吧,但是事實就是這樣,長時間堆積的汗在身上都起了鹽,當時的生活就是這么苦。”那時新兵不止訓練、掃衛(wèi)生,還需要種地。每個隊伍都分配有菜園,每一位新兵都要拍埂,要將地埂拍得四四方方,看起來容易卻也是個技術活。
去到新兵連的第一天,班長告訴胡磊等人:“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在這里你們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在部隊中,任務未完成受罰是常有的事,心理上會受到打壓,但是胡磊認為這也是一種鍛煉,提高自己的抗壓能力,讓自己的意志更加堅定,心性更加成熟。
兩年的軍旅時光一晃而過,卻給胡磊留下了難忘的記憶。在回憶部隊生活時,胡磊提到自己寫過一本厚厚的日記,其中記載了那兩年的心情和一些難忘的回憶。胡磊坦然笑道:“原本以為丟了,前段時間在家中翻出日記本,有一種失而復得的感覺。如果人生再來一遍,我還是會選擇回到軍隊。”或是參軍的經歷在這個小伙子心里埋下了一顆種子,一顆能吃苦,敢做事的種子。
胡磊當兵時的日記 (胡磊 供)
退伍不褪色,返鄉(xiāng)助振興
退伍后的胡磊接連在銅陵、上海、蕪湖等地務工,在2013年3月接到了胡太平書記的電話,胡書記希望他可以回到龍山村任職,在軍人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的驅使下,胡磊不作考慮接下了這個重擔。
剛開始胡磊并不適應身份的轉變,與村民交流采取大道理感化,但是村民并不能接受這種方式。胡磊回憶道:“我當時是在汪明喜書記手下工作,在汪書記的帶領下,我慢慢學會了怎樣把政策、大道理掰碎講給村民聽,怎樣與他們相處,在這方面,汪書記給了我很大幫助。”村里孫先生在上海務工,家里的一些消息通知都是胡磊通過電話或者微信告知,也會將重要信息清楚地傳達給留守家中的老人,家里的老人也都十分喜歡這位樸實憨厚的年輕人。“多虧有了胡磊書記,你看我不在家,很多事都不好搞咧。”談到胡磊對自家的幫助,孫先生笑彎了眉。
胡磊提到自己在村部工作印象最深的就是美麗鄉(xiāng)村建設。曾經龍山村只有石子路,村書記胡太平與汪明喜帶領村民用肩膀挑起一擔擔石子,將石子路鋪成了水泥路,后來又帶領村委會鋪設了柏油路。胡磊粲然一笑,“這條路可以說是我看著它一步步變好的,一共修了二十九年,大概經歷了三代人,我也很自豪這條路的修建有我的一份力量。你們現(xiàn)在看到的彩虹路一直通到銅陵,其實有一小部分的路已經屬于銅陵地界了,但是是我們龍山人鋪的,還是蠻驕傲的。”胡磊的能干事、干實事、干好事都被同在村委會工作的周麗君和孫敬婷看在眼里,周麗君佩服道:“胡磊哥蠻厲害的,他對自己的要求也很高,事事都追求完美,雖然他負責的工作內容很多,但是每一件事都辦的很不錯。”
圖為胡磊 (李婉馨 攝)
守一份初心,做一份創(chuàng)新
作為龍山村退役軍人服務站的站長和龍山村征兵的主要負責人,胡磊既要對老退伍軍人負責,也要做年輕人的思想工作。“老軍人作為國家的守護者,他們退役后應當?shù)玫酵咨瓢仓茫獙λ麄冐撠,保障他們的利益,我們也要讓這種紅色精神傳承下去;現(xiàn)在大多數(shù)青少年都是在溫室中長大的花朵,還是希望他們可以在部隊中錘煉一番,這樣以后進入社會才能有更好的抗壓能力。”作為一位父親,胡磊非常支持兒子參軍入伍,他希望兒子擁有好的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素質,以后也可以為國家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面對繁雜的工作和微薄的工資,胡磊也想過撂挑子不干,思慮之后還是堅守本心,堅定自己的使命感,為人民服務。“我在龍山村干了九年了,村民對我也很信任,如果我就這樣不干了,也是辜負了他們的信任嘛,”胡磊憨厚地笑道,“再說了軍隊的苦我都受下來了,村干的這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胡磊作為村部年輕人的代表,思想也極具創(chuàng)新化。“2020年我去到浙江湖州學習,回來之后就產生了許多新的想法。就想著怎樣利用龍山村的獨特之處帶動我們的經濟發(fā)展,在今年我們龍山村嘗試開辟了西瓜地,我著手聯(lián)系了外地的企業(yè)家,讓對方提供技術和人力,我們提供場地,雙方互惠共贏,凈利潤整整五萬元。”胡磊興奮地比劃道,“專業(yè)的人辦專業(yè)的事,只要這件事情有成果,我們就可以繼續(xù)下去。村里創(chuàng)收增加就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回到家鄉(xiāng),借助年輕力量帶來先進思想,帶動龍山村的經濟發(fā)展。”
“要做就做最好,要爭就爭第一。”這是胡磊作為軍人的初心,亦是胡磊作為村干部的信條。初心,是一個人奮勇向前的支撐,也是一個人值得堅守一生的力量。胡磊守著初心,努力把龍山村建設成示范村,就像胡磊所說:“美麗鄉(xiāng)村嘛,就是看得見青山綠水也記得住鄉(xiāng)愁”。
小山村的炊煙漸漸吹散在風中,半彎的月亮也緩緩爬上樹梢,龍山村委會的燈仍在亮著,映著胡磊堅毅的面龐,鍵盤的敲擊聲與手機的通話聲仍在繼續(xù)……(蔣夢凡/文 李婉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