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加強黃梅戲曲通識普及教育,宣傳和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11月9日,合肥經(jīng)開區(qū)“戲曲進校園”主題活動在合肥市明珠小學開展。
戲曲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一,代表著歷代以來中國文化的發(fā)展,彰顯了中式傳統(tǒng)美學的魅力。為了體現(xiàn)學生活動的多樣性,豐富學生生活色彩,提高大家的觀察、動手、繪畫能力,同時領略中國文化的魅力,學校開展多種形式的戲曲體驗活動。
畫臉譜
活動中,老師利用多媒體和實物,展示了戲曲人物的魅力。孩子們饒有興趣地觀察著,風格各異的戲曲人物形象。聆聽著,老師介紹著臉譜顏色背后的含義。在動手繪畫中,孩子們也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想象力,每個臉譜也都有自己的特色。學生拿著自己畫好的臉譜,得意地展示給老師看。
制面塑
捏面人也稱面塑,在漢代就已有文字記載。它以面粉為主料,調成不同色彩,捏面藝人用手加上簡單工具,根據(jù)所需隨手取材,在手中幾經(jīng)捏、搓、壓、揉、掀,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切、刻、劃、塑成身手頭面,披上發(fā)飾和衣裳,頃刻之間,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便脫手而成。
學生們聚精會神地參與捏面塑的活動中,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孩子們面對面塑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還能夠讓孩子們從藝術創(chuàng)造中感悟美、感悟文化。京劇里的“生旦凈末丑”,在孩子們的手里一一展現(xiàn)。
剪面譜
“一剪之趣奪神功,美在民間永不朽”。郭沫若先生曾用這樣美妙的詩句,來贊美我國的民間剪紙藝術。剪紙藝術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塊瑰寶,而臉譜是中國戲曲的圖案化的性格化妝。
活動中,老師在短短的幾分鐘內,就剪出了不同的京劇臉譜,贏得了學生們的陣陣掌聲。按捺不住的孩子們,拿起手上的工具,開始有模有樣地動手剪紙。同學說:“平時就非常喜歡動手剪紙,剪紙京劇臉譜,還是第一次,感到非常新鮮。”
戳戳繡
戳戳繡,也叫戳戳樂,因其簡單的手法,通過不同的創(chuàng)意設計而變化出豐富多彩的作品,成為手工界的網(wǎng)紅。
這種新型的手工創(chuàng)造方式,極大的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孩子們在一片歡聲笑語中,走過一段迷人的繡藝之旅,感受戲曲文化的魅力。
此次活動,以多種形式,讓孩子們參與到戲曲文化中,近距離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對弘揚民族精神,推廣地方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韓亞敏 許愛蓮)
熱線電話:0551-62620110
舉報電話:0551-64376913
舉報郵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