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1周年,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70年前,英雄保家衛(wèi)國,出征血灑萬里疆場。舉國同慶之際,我們緬懷千千萬萬的志愿軍烈士,我們致敬所有浴血奮戰(zhàn)的英雄!山河無恙,國泰民安!
視頻由天津市北辰區(qū)委網(wǎng)信辦提供
【環(huán)球網(wǎng)報道 記者 鮑宇雁 實習記者 孫璐璐】后勤保障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鐵道運輸又一直是志愿軍后勤保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早在1950年12月彭德懷同志就指出:“若無火車運輸,汽車白天又不能行駛,要想支持數(shù)十萬軍隊繼續(xù)南進作戰(zhàn)是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在整個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鐵道兵中涌現(xiàn)出許多英雄事跡,楊連弟便是其中一員。
在天津北辰區(qū)的一處院落,四周綠蔭環(huán)抱,院落中央有一座金黃色的軍人半身塑像,下方鐫刻著“登高英雄楊連弟”,作為一名英雄,他并不是用槍炮殺敵,而是憑著榔頭、手鉗搶修鐵路橋梁。
熱血忠誠,開路當先鋒
楊連弟,1919年出生于天津市北倉鎮(zhèn),家境貧寒,年幼受盡苦難,1943年,被日偽當局抓去當電業(yè)工人,終日爬桿架線,后在建筑工地當架子工。 1949年2月,楊連弟參加人民解放軍鐵道兵部隊,成為鐵道縱隊一支隊第一橋梁大隊三連的隨軍技術人。
1949年夏,楊連弟所在部隊擔負了修復隴海鐵路八號橋的艱巨任務。八號橋位于隴海鐵路洛陽到潼關段的崇山峻嶺中,橋墩高達45米,上指藍天,下臨深澗,是當時全國第一高橋。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它幾次被炸毀,只剩下孤零零的橋墩矗立在深壑中。車站上,解放軍急待運往西北前線的糧食、武器彈藥等軍需物資堆積如山,修復八號橋迫在眉睫。
要修復橋梁,必須爬上橋墩,將上面平整后再架設鋼梁,但如何登上橋墩成為難題。原計劃是搭建腳手架上墩或者在大橋兩側山腰搭建吊籃上墩,無論哪種方案都需要大量的施工器材。由于山區(qū)交通不便,材料一時難以運到。大家提的幾個方案,都無法實施。楊連弟幾次到大橋下面觀察,發(fā)現(xiàn)每個橋墩上每隔三米就有一根修橋時留下的鐵夾板,雖然只有幾寸寬,卻勉強能站一個人,他想了一個大膽的方案。用帶鉤的桿子勾住鐵夾板上的圓孔,再順著桿子爬上去,架設單面云梯。他跟團長匯報自己的想法后,團長非常擔心,但在當時徒手攀登成了唯一辦法。
團領導批準后,楊連弟在全團注視下,手持長桿第一個攀登,冒著隨時墜落的危險,經(jīng)數(shù)小時奮戰(zhàn),終于登上橋墩開始施工。
登上橋墩頂后,整平橋墩又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楊連弟在僅有二三平方米的橋墩頂上搞爆破,僅靠一塊木板做掩護,連續(xù)爆破100多次。10月8日,橋梁重新架好,提前20天通車。鐵道兵黨委給楊連弟記了一大功,并授予“登高英雄”的光榮稱號。
獻身朝鮮,勇于立潮頭
1950年,美帝國主義入侵略朝鮮,10月,楊連弟所在的部隊編入中國人民志愿軍鐵道兵第1師第1團第1連,奉命開赴朝鮮前線.
此時的朝鮮遍地都是大大小小的彈坑、倒塌的房屋、折斷的電線桿、碎石......佛流江大橋被敵機炸毀,鐵路運輸中斷,為盡快修復大橋,楊漣弟帶領組員利用敵機轟炸空隙白天搶修,開創(chuàng)了鐵道兵部隊白天搶修的先例。在搶修時,楊連弟命令大家在橋下工作,自己卻不顧安危攀上橋墩上作業(yè),起梁速度比夜間增加了好幾倍。楊連弟在橋墩的鋼梁上站得高、望得遠。發(fā)現(xiàn)敵機馬上吹哨,指揮大家隱蔽,躲過敵機的空襲,他們僅用4天就完成了任務,楊連弟和全班戰(zhàn)士都光榮立功。
1951年10月,北朝鮮遇上了幾十年未曾有過的特大洪水,楊連弟隨部隊轉戰(zhàn)到滿浦線,擔負朝鮮著名的清川江大橋的防洪任務。這里是鋼鐵運輸線上的重要橋梁之一,已被敵機炸毀,運輸中斷。橋下水流湍急,使得工程更為艱難。
楊連弟和戰(zhàn)士們用枕木排浮橋、鐵桶架浮橋等方法設法接近橋墩,在洶涌的激流中奮戰(zhàn)30多個晝夜,先后11次搭起浮橋,但都被洪水沖走,楊連弟提出用“交叉鋼梁立在江底”搭浮橋的辦法,楊連弟帶領幾名戰(zhàn)士將浮橋放到江心,正當他向前架設時,突然兩手撲空,掉到滾滾激流中,江水立即把他吞沒了。
楊連弟不會水,大家向下游追趕幾百米,用一根長桿把他救上岸。連長沖他喊道:“這么危險,你怎么還不把鉗子扔掉?” “浮橋沒搭好,扔了鉗子怎么工作呀!”楊連弟回答到。經(jīng)過幾個晝夜的苦戰(zhàn),大橋修好,滿載軍需物資的列車源源不斷地通過這座大橋開往前線。
1951年8月,楊連弟被選為志愿軍國慶觀禮代表團代表回到北京,并出席了全國鐵路勞動模范代表會議。此后,他又隨志愿軍代表團在華北各地巡回報告英雄事跡。1952年3月,已任副連長的楊連弟又回到朝鮮。
為阻止志愿軍修復鐵路橋,美國飛機在朝鮮北部的鐵路線上投下了各種類型炸彈。楊連弟帶領他的連隊頑強地戰(zhàn)斗在清川江上。敵人連續(xù)轟炸,戰(zhàn)士們連續(xù)搶修。1952年5月15日上午9時,楊連第在指揮戰(zhàn)士們起梁時,一顆埋在土里的定時炸彈突然爆炸,一塊彈片飛來擊中他的頭部,楊連弟當場壯烈犧牲。
在朝鮮戰(zhàn)場,楊連弟與他的連隊在清川江大橋戰(zhàn)斗的時間最長,直到最后犧牲在這里,把自己的熱血灑在蜿蜒秀麗的清川江畔。
1953年3月15日,楊連弟烈士靈樞從朝鮮清川江畔運回祖國,翌日安葬在沈陽烈士陵園,與志愿軍英雄黃繼光、邱少云、楊根思等長眠在一起。
為了表彰楊連弟的英雄事跡,中國人民志愿軍領導機關給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一級英雄”稱號,并命名他生前所在連隊為“楊連弟連”;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贈楊連弟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同時授予英雄獎狀、金星獎章和一級國旗勛章,并在熙川郡富士山上修建“戰(zhàn)斗英雄楊連弟之墓”。楊連弟成為中朝兩國人民的英雄。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特將楊連弟同志生前戰(zhàn)斗過的隴海鐵路8號橋命名為“楊連弟橋”,并在該橋西北側建立了楊連弟紀念碑。碑面兩側各刻“楊連弟烈士永垂不朽”的紅色大字,碑面專門朝著鐵道,每一位乘坐隴海線列車的旅客能夠瞻仰碑文,追思烈士的豐功偉績。
視頻請點擊:https://opinion.huanqiu.com/article/40BTAhSpfkE?qq-pf-to=pcqq.discu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