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頭花朵朵,風吹陣陣香……日前,在阜陽市潁東區(qū)插花鎮(zhèn)楊橋村的扶貧產業(yè)種植基地,一朵朵顏色亮麗、黃中泛白的黃蜀葵花開滿枝頭,10余名村民正在地里忙碌。
“這片基地有150多畝,產量不錯。要不是8月份持續(xù)連陰雨,畝產能達到4000斤至5000斤。就這,畝產3000多斤還是沒問題的!睏顦虼妩h支部書記張輝告訴記者。
楊橋村是潁東區(qū)50個貧困村之一,有200多個建檔立卡貧困戶,經過多方幫扶,于2016年脫貧出列。
為解決全村多年沒有主導產業(yè)的問題,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村“兩委”經過多方考察及市場分析,從江蘇引進種植中藥材黃蜀葵,并委派一名村干部赴外地學習種植技術。解決銷售和技術難題后,村“兩委”大力引導群眾開展土地流轉,由村集體組織實施特色種植項目。
“雖說遇到了洪澇災害,但是因為種植基地防洪排澇標準高,技術保障到位,防洪措施及時,今年收成基本成定局,按每斤干花22元計算,每畝產值在6000元至7000元之間,除去成本,預計畝均純收入可達到2000多元,村里也能增加一筆經濟收入!闭f起今年的收益,張輝還是挺滿意。
特色種植基地讓村集體經濟增收有了保障,還為當地村民致富找到了“金鑰匙”,帶動當地50多名脫貧群眾就近就業(yè)。從4月份至8月初,整地、育苗、移栽、防病治蟲,每天都有20多人在基地干活,用工高峰時多達上百人。
“我家離這不遠,閑了就過來干點活,一天能掙五六十元,還能照顧家里!痹非f脫貧戶張文俠說。
郝莊脫貧戶郝明福接過話茬說:“前段時間我干的是烘干鮮花的活,一天能掙100多塊錢,前天剛給我發(fā)了3000多塊錢工資,這一季干完,能掙個萬兒八千的!
“看到大家在家門口就能掙錢,我打心眼里高興!睆堓x告訴記者,現在黃蜀葵有了穩(wěn)定銷路,又新蓋了廠房,購置了烘干設備,下一步,他們要擴大基地規(guī)模,吸納更多的農戶發(fā)展黃蜀葵種植,并提供產、供、銷一條龍服務,帶領大家共同致富增收。
( 通訊員 宿飛 記者 安耀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