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從孤山大漠、高原峽谷走來,
他們深愛腳下的每一片田野、每一寸山河,
他們身上總有著撲面而來的鄉(xiāng)土氣息,
背后更藏著一個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
……
2020年11月23日,歷史的長河會記住這一天,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在脫貧攻堅這個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上,雖然沒有槍林彈雨,但同樣有沖鋒陷陣。無數(shù)個平凡的“他們”,堅守在基層崗位上,甚至有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他們中有的是退伍老兵,有的是年輕的“90后”夫妻,有的放棄了百萬年薪……說起他們的名字,無人知曉,但是聽到他們的故事,又有誰能不落淚?
從今天起,《民生周刊》新媒體事業(yè)部推出一組特別策劃—— 紀(jì)念在脫貧攻堅戰(zhàn)中逝去的生命。
每個人的故事都不可復(fù)制,也不該被復(fù)制。不忘卻,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尊重!
在甘肅省甘南州舟曲縣,有一個傳說:善良的人離世后,會化作圣潔的達瑪花,盛開在藏鄉(xiāng)的高山上,守護著她所珍愛的土地。
而今,在舟曲縣江盤鄉(xiāng)河南村,達瑪花團團錦簇、爛漫山野,一位叫張小娟的姑娘就在此長眠。鄉(xiāng)親們都說,她是人間圣潔的達瑪姑娘,是藏鄉(xiāng)最美的女兒。
張小娟,原石甘南州舟曲縣扶貧辦副主任。2019年10月7日19時40分許,在其下鄉(xiāng)返程途中,所乘車輛不慎墜江,不幸因公殉職。這朵生長在甘南扶貧一線的達瑪花,永久定格在了芳華綻放的34歲。
△張小娟,女,1985年4月出生,生前系甘肅省舟曲縣扶貧辦副主任。
人人都說,
張小娟本有一個無限可期的前程。
舟曲,
溝壑縱橫、交通閉塞。
普通人家的孩子要想改變命運,
通常只有考學(xué)一條路。
2003年,
張小娟以全縣文科狀元的優(yōu)異成績,
從舟曲一中考入中央民族大學(xué)。
離開家鄉(xiāng)北上求學(xué)的那天,
鄰里老鄉(xiāng)來到村口為她送行。
核桃、蜂蜜、梨......
鄉(xiāng)親們不僅將家鄉(xiāng)味道塞滿她的行囊,
還塞了五十、一百表達心意的現(xiàn)金。
“我以后有本事了,
一定會回報家鄉(xiāng)的!”
帶著鄉(xiāng)親們的祝福,
在北上的列車上,
張小娟堅定地告訴父親。
從那刻起,
一切就已悄悄地埋下了伏筆。
畢業(yè)后,
張小娟 雖入職一家五星級酒店,
做到了人事部經(jīng)理,
并以高級管理人才身份落戶北京海淀。
但舟曲一直縈繞在夢里,
無時不刻牽動著她的心。
2008年,
汶川地震重創(chuàng)舟曲。
當(dāng)時的張小娟,
雖身在北京,但卻十分憂心家鄉(xiāng)。
她不止一次問姐姐,
“如果現(xiàn)在回來,我能做些什么?”
姐姐半開玩笑地告訴她,
“如果你回來,
每天都要在泥巴地里跑,
會變得灰頭土臉的!
同年6月底,
出乎所有人意料,
張小娟竟放棄了留在北京的機會,
回到了家鄉(xiāng)。
當(dāng)年列車上堅定的許諾,
化為了現(xiàn)在選擇時的勇氣。
“我深愛的家鄉(xiāng),
一天天變富了變美了變好了!
這是張小娟最大的心愿。
△2007年,張小娟畢業(yè)于中央民族大學(xué)
扶貧路上的
“鋼筋混凝土女漢子”
張小娟常常說,
自己是個“鋼筋混凝土女漢子”!
2012年夏天,
暴雨沖毀了宵藏村的道路,
張小娟堅持要和同事一起步行下鄉(xiāng)。
那時,她懷孕已有七八個月。
腿腳浮腫,走路不便。
同事不忍心,她笑著安慰到,
“我的孩子和我一樣堅強。”
然而,
沒日沒夜地早出晚歸、走鄉(xiāng)入戶,
不過三十出頭的年紀(jì),
張小娟額前的頭發(fā)竟就白了一片。
母親不明白小女兒的工作為什么那么辛苦,
只能偷偷為此感到心酸。
“我們引以為傲的,
是能夠脫口而出的各類扶貧數(shù)據(jù),
是爛熟于心的各種政策依據(jù),
是村村落落全部走遍的記錄,
是如數(shù)家珍的村情戶情介紹……”
這些文字是張小娟寫的一篇文章中的話,
也是她對自己工作的真實記錄。
△工作中的張小娟
期盼孩子堅強的背后,
是作為母親的愧疚與心酸。
△工作中的張小娟
在張小娟未完成的工作筆記里,
有幾行她生前抄寫的詩,
其中有一句寫到:
“不會點燈的孩子,
等待沒有回家的母親!
張小娟和丈夫劉忠明有兩個孩子。
2019年時女兒7歲,兒子僅3歲。
一年中,幾乎三分之二的時間,
張小娟要么驅(qū)馳奔波于山路上,
要么在農(nóng)戶家中開展扶貧工作。
“已經(jīng)退燒啦,寶貝真堅強!”
就算是年幼的兒女生病,
張小娟也無法及時陪伴在他們身邊,
因而她經(jīng)常教育孩子,要學(xué)會獨立堅強。
有時她甚至?xí){(diào)侃,
自己的兒女是“留守兒童”。
但當(dāng)她看著7歲的女兒拉著3歲兒子的手,
在小區(qū)里踉踉蹌蹌學(xué)步時,
這調(diào)侃背后的心酸與愧疚只有她一人明白。
兒子生日的前一天,
她倒在了扶貧的路上。
“再崎嶇的路,也是過得去的!”
△張小娟生前在微信留下的最后一條朋友圈信息。
2019年10月5日13:44,
張小娟發(fā)了最后一條朋友圈。
圖片是一條盤山公路順著 峭壁 蜿蜒而上,
她說:“再崎嶇的路,也是過得去的。”
然而就在10月7日下午,
張小娟搭乘的采訪車,
不慎墜入江中。
2019年10月7日,
這天距離舟曲全縣“脫貧摘帽”,
僅剩最后兩個月時間。
同時,
10月8日還是她小兒子的3歲生日。
就在兒子生日的前一天,
張小娟永遠地缺席了兒子的生日。
素材引自:《中國脫貧攻堅群英譜》(中國青年出版社)、光明網(wǎng)、中國青年網(wǎng)、甘肅日報、新甘肅客戶端、中國婦女報
2019年10月11日,
是送別張小娟的日子。
那天,趕來送行的舟曲人民們手捧白花,
花圈隊伍綿延整個山路,
鞭炮聲響徹山谷。
只為告別和祭奠,
這朵藏鄉(xiāng)最美的達瑪花。
據(jù)說,達瑪花有一花語,
意為“永遠屬于你”。
舟曲,是張小娟的故鄉(xiāng),
她從這里出發(fā)最后又回歸這片土地。
生前為所愛燃燒了青春,
而現(xiàn)在也將永久屬于這里,
守望著她深愛的舟曲。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事業(yè)部
責(zé)任編輯: 劉燁燁、李楊詩宇(實習(xí)生)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人民旅游”
分享你的游記與攻略,展示你的美景與美食,代你體驗不一樣的風(fēng)景與風(fēng)情。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