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九年造福一方,用柔弱的雙肩扛起鄉(xiāng)村脫貧的重任。扶貧期間,劉雙燕舍小家顧大家,帶領村民實現(xiàn)了穩(wěn)定脫貧。疫情期間,她勇做“逆行者”,為實現(xiàn)抗疫生產雙勝利而不斷努力著。
23年時間,康士彪和妻子無怨無悔地贍養(yǎng)一位毫無血緣關系被洪水“沖來”的老人,如今老人已經百歲,安享晚年天倫之樂。他被大伙親切地稱為“康師傅”。
……
他們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弘揚向上向善的道德情操,在各自的平凡生活中書寫著不平凡的故事。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好人。
近日,2020年11月“中國好人榜”網上發(fā)布活動在安徽亳州舉辦。此次共有103位身邊好人榮登“中國好人榜”。
扎根群眾,苦干實干 他們?yōu)槊撠毠阅鄣赖铝α?/p>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yè)需要榜樣引領。在脫貧攻堅戰(zhàn)中,有許許多多的扶貧干部夜以繼日奮戰(zhàn)在一線,他們扎根群眾、苦干實干,勇于擔責、默默奉獻,為脫貧攻堅凝聚道德力量,為全面小康鑄就堅定信仰。
在安徽,有這樣一位基層稅務女干部,她用柔弱的雙肩扛起扶貧第一書記的重擔,帶著村民拔窮根、植富苗、奔小康。她就是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獲得者、中國好人——安徽省利辛縣朱集村第一書記劉雙燕。
駐村扶貧九年,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劉雙燕回答,一是自豪,二是親切!她說,有生之年能夠參與脫貧攻堅這場偉大戰(zhàn)役,是她一生的驕傲。九年來無數(shù)次深入到所在村的每一戶貧困戶家里,和他們一道共同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生活,其間結下了濃濃的深情厚意,這種感情在不知不覺之中已化作了家人般的感情,F(xiàn)在,不是朱集村離不開她,而是她越來越離不開鄉(xiāng)親們。
一花獨放不是春。敬業(yè)奉獻中國好人、四川省鄰水縣扶貧開發(fā)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杜剛駐村扶貧兩年期間,不僅讓一個貧困村脫胎換骨,還帶出了一支凝聚力戰(zhàn)斗力特別強的隊伍。談及對中城寨以后發(fā)展的期待,杜剛充滿信心地說道,扶貧先扶志,只要扶好兩個“志”,遇到再大的困難都不怕。一個是引領之志,建好黨支部,做強“火車頭”,帶動中城寨村又好又快發(fā)展;二是奮斗之志,只要勤奮勞動,一定是人努力、天幫忙。有了這兩樣,相信中城寨村會越來越好,群眾的日子會越過越紅火。
善行義舉,大愛無疆 亳州貧困夫妻贍養(yǎng)孤苦老人23年
交流活動通過事跡展播,情景再現(xiàn),主持人與身邊好人代表交流訪談等豐富多彩的表現(xiàn)形式,生動展現(xiàn)了身邊好人的感人事跡,深刻詮釋好人精神和道德內涵。
活動現(xiàn)場,善良夫婦康士彪、李永芳夫婦的感人事跡更是令現(xiàn)場觀眾為之動容。
這對純樸的農村夫妻,23年義務撫養(yǎng)一個非親非故的五保老人,不離不棄地照顧一個智障兒子,盡心盡力地把一對兒女都培養(yǎng)成人才,用實際行動傳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扶危濟困、尊老愛幼、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李永芳深情說道,“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俺們這樣對待老人,俺們的孩子從小就看在眼里,銘記心里,如今孩子們也十分孝順俺們,這真是二爺給俺們帶來的福氣!”
“這夫婦倆是真好!鄰里和睦,對孩子的教育也好,懂得如何孝敬老人。”“好人就在我們身邊,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榜樣!”在活動平臺有網友留言道。
中國好人,道德傳承 “敬好人學好人做好人”蔚然成風
近年來,安徽省積極響應中央文明辦號召,實施了“好人成名人”工程,開展“人人推”選樹、“天天見”宣傳、處處敬”禮遇、“時時學”提升行動,讓“好人”成為家喻戶曉的社會名人、爭相效仿的道德榜樣和看齊對照的價值坐標。目前,已上榜“中國好人”1482人。江淮大地涌現(xiàn)出越來越多的好人,這些鄰里互助、孝老愛親、敬業(yè)奉獻的情景,在安徽隨處可見。
公益攝影師高亞男沖鋒在基層一線,用鏡頭聚焦報道抗疫暖新聞;白衣天使韋彪、代冰雪、許孝姍逆行出征,武漢街頭不懼危險施救墜橋男子;村干部帖克艷防汛一線連續(xù)奮戰(zhàn)20余日,用生命守護家園;武中海、馮秀真、武騰騰、王儉儉,誠信家庭借錢墊付農民工工資,打工還清百萬元債務;焦林萍捐腎救夫堅強撐起苦難家庭,自強脫貧幫鄉(xiāng)鄰……
傳遞中華美德,離不開大家的熱情參與;守護“道德光源”,更需要堅實的制度保障。亳州市委書記汪一光表示,多年來,該市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工作,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建立完善幫扶禮遇身邊好人工作機制,涌現(xiàn)出劉雙燕、劉文貴、張振江等一批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道德典型人物,累計有173人榮登“中國好人榜”,生動展示了亳州人民厚德、務實、創(chuàng)新、奮進的精神風貌。
(記者 顧繼月 韓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