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長江來到安徽,在宿松縣境內(nèi)開了個小差,隨手撒下一串明凈珠子,然后才浩浩湯湯向東奔流。這串珠子就是由龍感湖、大官湖、黃湖、泊湖組成的華陽河湖泊群,即成語“不越雷池一步”的出典之處古雷水的一部分。這里是一片美麗又神奇的濕地,每年秋冬之際,數(shù)十萬只鳥兒如期而歸,給這片土地增添了無限生機與活力。
一只白鷺,白得耀眼,舞動翅膀騰空而起,兩條腿如飛機的起落架,悠然收起,在空中劃出一道優(yōu)美的弧線,輕柔地落在不遠處的鷺群中間,呱呱鳴叫,不知道在說些什么。湖邊的風(fēng),有了些許兵氣,數(shù)十只白鷺聚集在淺灘,有單腿獨立者,有雙腳落地者,有昏昏假寐者,有梳理羽毛者,有環(huán)顧左右者。那只白鷺的到來,并沒有引起鷺群的騷動,大家若無其事,各自安好。
野鴨偏安一隅,泰然自若地覓食,吃飽了相互嬉戲,一有風(fēng)吹草動,撲棱著短而小的翅膀貼著水面疾馳,躲進附近的蘆葦叢藏起來,或者一個猛子扎下去,潛到很遠的地方才浮出水面。它們警覺地四處張望,倘若警情解除,就大搖大擺地游弋,覺得不安全,繼續(xù)隱藏起來。野鴨憑著敏銳的感觀和經(jīng)驗判斷形勢,應(yīng)對潛在的敵人。
循著鳥鳴,我回到家鄉(xiāng),踏上華陽河濕地,觀湖光山色,看萬鳥翔集。成群結(jié)隊的天鵝、大雁、白鶴、東方白鸛、白琵鷺、蒼鷺像云朵從天邊飄來,飄入水中,飄入蘆葦蕩里。白鶴聚集在一起,像一幅白色的綢緞鋪陳水際,它們不斷地變換隊形,開啟覓食的大美時光。吃飽了的大雁,鳧在水里,不再叫喚,而是把頭埋在羽翼里,偶爾抬頭觀望一番,亮一嗓子,驚擾一湖清夢。白琵鷺散落在湖灘上,白花花一片,一個個悠閑自在,它們有的在大快朵頤,有的曬著翅膀,有的你啄我一下我啄你一口。我悄悄靠近它們,欲近距離觀察,結(jié)果還是被發(fā)現(xiàn)了,白琵鷺群起而飛,頓時,天空呈現(xiàn)一大片白。
陽光照在湖面上,像撒下一層閃閃發(fā)光的碎金。白天鵝伸長脖子,像舉止優(yōu)雅的紳士,不緊不慢,悠哉游哉地在湖里游弋,偶爾把頭深入水里覓食,出水時頸項優(yōu)雅一甩,無比瀟灑。黑天鵝嘎嘎歡叫著,從天空俯沖降落,到快要接近水面時,張開翅膀,形成阻力傘,同時腳蹼前伸,推著湖水滑行,一時間濺起水花朵朵。水花里,黑天鵝穩(wěn)住身體,隨波而漾,嘴里鳴叫不斷,像是宣告降落成功。美麗的華陽河上游,岸線蜿蜒,灣汊眾多,背風(fēng)朝陽,是鳥兒越冬的好地方。這些天鵝真有眼光,選在這里過冬,這里曾是當(dāng)年陶淵明“阻風(fēng)于規(guī)林”的地方。
絢麗的晚霞鋪滿天空,和著數(shù)不清翩翩飛舞的鳥兒倒映于水里,美輪美奐。身邊的游人愈來愈多,其中不乏持“長槍短炮”的攝影愛好者,他們或半蹭,或站立,或俯臥,用鏡頭捕捉精彩的瞬間。我不失時機地舉起手機,對著湖中飛鳥拍攝,竟有艄公撐一葉扁舟闖入畫面。人鳥同框,給畫面增添了幾許“人與自然和諧”的美妙意境。段佩明
熱線電話:0551-62620110
舉報電話:0551-64376913
舉報郵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