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恰似一幅用冷峻筆觸勾勒、深邃意境渲染的水墨畫。江河湖泊,皆被堅冰禁錮,往昔的靈動與喧囂早已消失不見。冰面平滑如鏡,倒映著天空的灰暗、岸邊枯樹的落寞,仿佛整個世界都被這嚴(yán)寒定格在了這一瞬間。岸邊的垂柳,昔日那翠綠欲滴的華裳早已褪去,僅余下干枯的枝條在刺骨寒風(fēng)中顫抖,似在哀怨地訴說著往昔的錦繡繁華與今朝的孤寂衰敗。
值此冰天雪地之際,化雪烹茶,無疑是冬日里最為風(fēng)雅、最具情致之事。覓一方安寧清幽之地,安置好小巧的火爐,用木勺輕輕舀取那純凈無瑕的雪,傾入壺中;鹧鏈厝岬靥蝮轮鴫氐,雪在熾熱中漸漸消融,發(fā)出輕微的“滋滋”聲響,仿佛雪在低聲細(xì)語,傾訴著它那神秘的前世今生。待水沸騰,投入精選的茶葉,剎那間,茶香裊裊升騰,與雪的清冷幽寒之氣相互交織纏繞,氤氳出一種超凡脫俗、別具一格的馥郁芬芳。
輕抿一口茶,讓那溫?zé)岬牟铚谏嗉饩従徚魈省⑸㈤_,悉心感受著雪的純凈無瑕與茶的醇厚悠長在味蕾間激情碰撞、交融。在這裊裊茶香與幽幽雪韻的環(huán)繞中,思緒仿若掙脫了塵世的羈絆,悠悠飄向遠(yuǎn)方。人生之路,又怎會不像這煮雪烹茶的奇妙歷程?時而如寒冬般凜冽嚴(yán)酷,荊棘叢生,充滿了無盡的艱辛與挫折;時而又如茶香般馥郁醇厚,余味悠長,流淌著滿滿的幸福與溫馨。
焚琴煮鶴,化雪烹茶,向來被視作俗人大煞風(fēng)景之舉。琴,作為古之雅器,其音能通神明、抒幽情,承載著無數(shù)文人墨客的情思與寄托。鶴,于林泉之間閑逸踱步,身姿優(yōu)雅,是為祥瑞之象,亦是自然靈韻的化身。而以焚琴之火,煮鶴之軀,仿若將世間最純粹的美與雅,殘忍地置于世俗的爐灶之中,任其在煙火的熏烤下,化為烏有。這般行徑,無疑是對高雅意境的褻瀆,是將靈魂深處的詩意與浪漫,赤裸裸地踐踏在腳下。
然而,在這看似粗暴的“焚琴煮鶴”背后,若能換一種心境,卻也能品出別樣的滋味。恰似在那寒夜的爐火旁,雖無絲竹悅耳,卻有摯友相伴,圍爐夜話,以鶴肉入釜,煮出一鍋溫暖的慰藉。在這世俗的煙火里,卸去了偽裝與矯情,忘卻了功名利祿的紛擾,只留下最本真的人性與情感。此時的“焚琴煮鶴”,不再是一種罪過,而是一種對生活的直白訴求,是從高雅的云端,踏入凡塵俗世的勇敢一躍。
與“焚琴煮鶴”相對的“化雪烹茶”,則是將自然的恩賜與人間的雅興完美融合。當(dāng)冬日的初雪紛紛揚(yáng)揚(yáng)灑落大地,那一片潔白無瑕的世界,宛如天賜的畫卷。有心人輕輕掃取松枝上的積雪,置于紅泥小火爐之上,煮出一壺沁人心脾的香茗。在這一過程中,雪的純凈與茶的清幽相互交融,仿佛將天地間的靈氣與人間的韻味,都凝聚在這一盞茶湯之中。“化雪烹茶”,不僅僅是一種飲品的制作,更是一種對自然的敬畏與禮贊,是在喧囂塵世中尋得的一方寧靜凈土。
在茶意氤氳的靜謐氛圍中,展開古樸的書卷,開啟一場與先賢智者的心靈對話。手指輕輕撫過泛黃的書頁,那一個個蘊(yùn)含著無窮智慧的文字,似靈動的音符,在眼前跳躍、組合。讀至妙處,或頷首微笑,或蹙眉沉思,仿佛穿越時空,與古人并肩同行,共賞那歷史長河中的風(fēng)云變幻、興衰榮辱。從詩詞的優(yōu)美韻律中感受古人的才情與風(fēng)骨,從史傳的詳實記載里汲取為人處世的經(jīng)驗與智慧。每一頁書,都是一座寶藏,等待著我們?nèi)ネ诰、去領(lǐng)悟,在這字里行間,找尋心靈的慰藉與滋養(yǎng)。
興之所至,鋪紙研墨,揮毫臨帖。毛筆在手中,似有千鈞之力,又似靈動的游龍?茨悄诠P尖凝聚,落下,于宣紙之上暈染開來,一筆一劃間,體悟書法的神韻與風(fēng)骨;蚴桥R摹顏真卿的楷書,字體端莊雄偉,氣勢磅礴,感受其忠義正直之氣概;或是研習(xí)王羲之的行書,筆勢飄逸流暢,如行云流水,領(lǐng)略其灑脫不羈之風(fēng)度。臨帖不僅是技藝的修煉,更是心境的磨礪,在筆墨的濃淡干濕中,沉淀浮躁的心緒,涵養(yǎng)寧靜致遠(yuǎn)之胸懷。
又或,在這寒冬的雅韻中,思索詩詞楹聯(lián)之妙趣。從“焚琴煮鶴”到“化雪烹茶”,看似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境界,實則是人生百態(tài)的縮影。我們在高雅與世俗之間徘徊,在理想與現(xiàn)實的碰撞中,尋找著屬于自己的平衡。有時,我們會在忙碌的生活中迷失方向,如同在“焚琴煮鶴”的迷茫中,忘卻了初心與詩意;而有時,我們又能在平凡的日子里,發(fā)現(xiàn)那些微小而確定的幸福,恰似“化雪烹茶”的寧靜與美好。邵俊強(qiáng)
熱線電話:0551-62620110
舉報電話:0551-64376913
舉報郵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