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wǎng)(xomn.cn)、掌中安徽記者 近日,國網(wǎng)安徽淮南潘集供電公司按照上級黨委關于脫貧攻堅的各項決策部署要求,深入貧困村開展調研座談活動,通過念好“深、細、實”三字經,全面提升了脫貧攻堅調研的質量和水平。
“深”字經——黨旗引領,服務走在先
“哪怕再偏遠的村莊,再崎嶇的道路,也要一村不漏、全部覆蓋。”潘集供電公司黨委高度重視脫貧攻堅調研座談活動,充分發(fā)揮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的領導作用,通過精心分析、細致謀劃,將全區(qū)35個貧困村劃分為五個片區(qū),每個片區(qū)安排一個調研組進行調研座談。調研組由市縣公司領導、職能部門負責人和供電所長組成。
調研組對各片區(qū)內的貧困村組織開展調研座談,全面真實掌握了各貧困村行業(yè)扶貧和定點扶貧項目、措施落實落地情況,梳理匯總了存在的問題和各方的意見建議。潘集公司黨委不斷強化問題整改和工作督辦,壓實各級責任,對公司確實無法解決的問題,要求匯總信息并及時向上級黨委匯報,力爭為服務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做出更大貢獻。
“細”字經——腳步丈量,走遍貧困村
“家里現(xiàn)在用電飯鍋做飯夾生嗎?村里的扶貧產業(yè)有哪些呀,去辦理用電的時候遇到啥困難沒有?……”調研工作實行“一村一表”,即調研組每對一個貧困村調研結束后都會形成一個《脫貧攻堅調研座談會記錄表》。每到一個貧困村,調研組成員都主動和駐村扶貧工作隊及貧困戶嘮嗑、拉家常,通過樸實易懂的語言將記錄表上的問題進行“翻譯”,不僅詳細了解了貧困村的用電情況,還增進了供電企業(yè)和老百姓之間的感情。
對于記錄表上反映出來的問題以及各方提出的意見建議,調研組都做了詳細記錄,在了解核查后,屬于供電公司責任已經要求相關部門進行整改,不屬于供電公司責任的也第一時間進行了解決或回復。身著統(tǒng)一工作服的調研組成員兵分五路,在三天時間里用腳步丈量著貧困村的每一寸土地,走遍了供電轄區(qū)內的每一個貧困村。
“實”字經——心靈溝通,架起連心橋
調研過程中,蘆集鎮(zhèn)戴廟村反映由于村里沒人清楚扶貧光伏電站的運行情況,電站跳閘后很久都沒人發(fā)現(xiàn),直接導致貧困村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發(fā)電電費銳減。據(jù)了解,這樣的問題在其他幾個村也存在類似情況。經過和相關部門溝通了解,調研組得知有一款APP具有光伏電站電量監(jiān)控等功能,對于避免類似情況的發(fā)生有很大幫助,隨即表示將組織專業(yè)人員對貧困村進行該APP的集中培訓,切實解決貧困村的難題。調研路上,像這樣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調研組一一認真記錄,都在了解核查后第一時間給予了解決或答復。村民們稱贊說:“大家都能看到的,供電公司的服務態(tài)度是實實在在的好,對這塊都特別滿意。”
潘集供電公司以脫貧攻堅調研為契機,積極和百姓在用電需求等方面進行溝通交流,既樹立了用心服務的品牌形象,也架起了公司和群眾之間的連心橋。
王銀 記者 吳傳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