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凜冽,漫步在安慶市宜秀區(qū)五橫鄉(xiāng)虎山村,干凈整潔的鄉(xiāng)村道路,整齊潔凈的青瓦白墻,笑臉相迎的村民,仿佛這個冬天都暖和了起來。
剛吃過早飯,虎山村大屋組楊張美便出門遛彎了。“現在天氣暖和了,有空順著新建好的路散步來村民廣場健身運動,很舒暢。”聊起村里現在的生活狀況,楊張美滿臉笑容地說起,村里這兩年變化很大,新修的道路讓他們出行更方便,而且主路上都安裝了路燈,每到晚上,村里燈光明亮,像是生活在城里一般。“我在村里生活幾十年了,怎么也沒想到村子有一天能變得這么美。多年以前啊,我們村里的路就是‘水泥路’,陰天下雨,泥濘不堪,晚上一片漆黑。現在好了,道路寬敞通暢,兩邊綠植成排,一盞盞路燈把嶄新的道路照得透亮,村里的小孩出門上學方便了,放學回家也放心了。”楊張美為村里道路的變化連連稱贊。
今年以來,在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大背景下,虎山村與結對幫扶單位區(qū)委黨校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 ,將大屋-板塘組道路建設提上了日程。原來,大屋組百余位村民出行大都是走硬化好了的大屋-季嶺道路,現在大屋-板塘道路修好以后,大大縮短了村民出行時間。在宜秀區(qū)委黨校強有力的支持下,虎山村積極調動群眾積極性,搶抓晴好天氣完成對80米長的道路硬化工程,使得這條環(huán)境優(yōu)美的鄉(xiāng)村道路早早地服務群眾。
農村道路是交通的“毛細血管”,是基層群眾交通運輸獲得感、幸福感最直接的來源之一,道路通暢,極大地扮靚了農村環(huán)境。通達的是路,連接的是心。一條條農村道路就像一根根紐帶,將干部和群眾緊緊聯結在一起。(柯冬芹 楊雪年 記者 熊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