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難耐,烈日炎炎,正如唐代大詩人王維在《苦熱》一詩寫的那樣:“赤日滿天地,火云成山岳。”炎熱的夏季,帶來一籃的辛苦,此時想到什么能解暑呢?看到桌上放著一籃的絲瓜,心情涼爽了許多。絲瓜花的點點黃色把院落點綴得金燦燦的,黃色的花與嫩綠的葉子相融輝映,絲瓜循規(guī)有序地生長著。絲瓜開出鵝黃色的花讓我覺得是一種唯美;ㄖx了,嫩嫩的絲瓜成為口中之物,讓我想起北宋詩人趙梅隱《詠絲瓜》一詩寫的那樣:“黃花褪束綠身長,白結(jié)絲包困曉霜。虛瘦得來成一捻,剛偎人面染脂香。”
一籃絲瓜一籃暑,一籃辛苦一籃暖。“絲瓜是一種有智慧的植物。”季羨林老先生這樣贊美絲瓜。絲瓜為葫蘆科植物,味甘、性涼,具有抗病毒、抗過敏作用。愛絲瓜先愛絲瓜花,絲瓜花剛開始萌生的是圓圓花苞,花苞一天天長大,綻開點點黃花,里邊的花蕊,仿佛孔雀頭上的羽毛。絲瓜花不僅美,結(jié)出的絲瓜更加可口。絲瓜藤蔓把養(yǎng)分供給綠葉,讓黃花盡情地釋放,在生命的底色里,品嘗到絲瓜的神秘和平凡,用綠色詮釋了絲瓜的一生。據(jù)《本草求真》記載:“絲瓜性屬寒物、味甘體滑。凡人風痰濕熱,蠱毒血積,留滯經(jīng)絡(luò),發(fā)為癰疽瘡瘍,崩漏腸風,水腫等癥者,服之有效,以其通經(jīng)達絡(luò),無處不至。”絲瓜的花期之長讓人贊嘆,從初夏開花至深秋。有花就有果,絲瓜適應(yīng)各種環(huán)境下生長,生命力超強,只要給它依靠,它都會堅韌不拔地爬上去,開花結(jié)果。
一籃絲瓜一籃暑,一籃辛苦一籃暖。北宋詩人杜北山在《詠絲瓜》一詩中寫道:“寂寥籬戶入泉聲,不見山容亦自清。數(shù)日雨晴秋草長,絲瓜沿上瓦墻生。”我家有幾代人種絲瓜的習慣,奶奶愛種,母親愛種、妻子也愛種。無需養(yǎng)護,只要有土有水就能生長。絲瓜色澤嫩綠,柔軟鮮美的瓜肉可口不膩,烹炒葷素方可。移居小城20多載,老家小鎮(zhèn)上兩座老宅年復(fù)一年的生長著絲瓜,每年老絲瓜種子被風吹落,在墻下又在醞釀下一年開出最美的花,結(jié)出最美的瓜。前幾年,每到夏季回老家看父母,母親都會提前摘上一籃絲瓜放到車上,還不停地囑咐:“你奶說絲瓜能解暑清熱、涼血解毒,平時多吃點。”母親走了,雖然父親也會木然地提上一籃絲瓜放在車上,我會想起母親步履沉重的樣子,淚水總掛在臉上。沒有母親的日子,耳邊總是少了幾份叮囑。吃著絲瓜我總會熱淚盈眶,妻子問我怎么了,我說想家了。
一籃絲瓜一籃暑,一籃辛苦一籃暖。絲瓜全身皆是寶,既能吃又可藥用,常常懷念奶奶做的絲瓜湯,30多年過去了,那鮮美的味道妻子如何模仿都做不出那個味。我家有用老絲瓜絡(luò)熬水喝的習慣,有止咳祛痰的功效。老婆至今沿用老絲瓜絡(luò)洗碗的習慣,她說比洗碗布好用。這正應(yīng)了北宋詩人張镃 《漫興》那首詩:“茆舍絲瓜弱蔓堆,漫陂鵯鴨去仍回。開簾正恨詩情少,風卷野香迎面來。”
“狂花野蔓滿疏籬,恨煞絲瓜結(jié)子希。”元初名儒郝經(jīng)也有《詠絲瓜》的詩句,絲瓜讓人羨慕的是努力攀爬的精神。家鄉(xiāng)絲瓜圖猶如濃淡相宜的寫意中囯畫,黃花滿籬笆,煞是誘人。絲瓜往往把智慧藏在生活的細節(jié)中,在時光的籬笆上撒滿黃色的花,與絲瓜花約定在每年的夏季,給故鄉(xiāng)留下一種唯美。不知不覺中感悟到一籃絲瓜一籃暑,一籃辛苦一籃暖。
安徽太和 關(guān)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