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人說,從沒聽過有人能穿越它,一群修路者,卻在它“身上”修了條特別“咸”的路。 因為是“貧鉀國”,直到上世紀50年代,我國鉀肥完全依賴進口。從這里“摳”出的一塊“辣鹽”, 卻讓科學家“嘗到”了震驚國際學術界的發(fā)現。 也是在這里,一群拼了命的人,用短短幾個月生產出第一批國產鉀肥。 如今,國產鉀肥約有八成來自這里。 它是察爾汗鹽湖,一片上萬年未曾改變的“黃土灘”,在幾十年間“滄海桑田”。 “鹽的世界”曾有幾多傳奇?翻開本期《國家相冊》看個究竟。
視頻請點擊
當地人說,從沒聽過有人能穿越它,一群修路者,卻在它“身上”修了條特別“咸”的路。 因為是“貧鉀國”,直到上世紀50年代,我國鉀肥完全依賴進口。從這里“摳”出的一塊“辣鹽”, 卻讓科學家“嘗到”了震驚國際學術界的發(fā)現。 也是在這里,一群拼了命的人,用短短幾個月生產出第一批國產鉀肥。 如今,國產鉀肥約有八成來自這里。 它是察爾汗鹽湖,一片上萬年未曾改變的“黃土灘”,在幾十年間“滄海桑田”。 “鹽的世界”曾有幾多傳奇?翻開本期《國家相冊》看個究竟。
視頻請點擊
安徽財經網手機版
市場星報公眾微信
市場星報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