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過去五年,我國持續(xù)加大文物追索返還工作力度,大量流失海外的文物藝術(shù)品得以回歸祖國。據(jù)統(tǒng)計,十三五期間,美國、意大利、日本等國共計向我國返還1200余件套流失文物。
五年來,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回歸事件包括:
2017年1月,加拿大正式歸還中國流失的兩件文物和兩件化石,其中一對木雕為19世紀(jì)中國云南南傳上座部佛教流行地區(qū)佛寺的建筑構(gòu)件,具有較強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2018年12月,流失海外百余年的圓明園青銅“虎鎣”重回祖國懷抱!盎㈡v”是西周晚期青銅器,原為清宮舊藏,具有重要歷史價值,1860年被英國軍官從圓明園劫掠,2018年由境外買家無償捐贈給中國政府。
2019年2月,美國返還中國流失文物藝術(shù)品361件(套),涉及石器、玉器、青銅器、陶器、錢幣等多個門類,這是中美簽署政府間諒解備忘錄以來,兩國間最大規(guī)模的中國流失文物返還。
2019年3月,意大利向中國返還文物藝術(shù)品796件,包含馬家窯文化四大圈紋雙耳彩陶壺、西漢彩繪繭形陶壺、唐代彩繪陶駱駝、宋代白釉刻花碗、明代綠釉陶床等重要藝術(shù)品,是近二十年來最大規(guī)模的中國流失文物返還。
2019年8月,流失日本的曾伯克父青銅組器被跨海追索回國。經(jīng)專家鑒定,該組8件青銅器被整體認(rèn)定為國家一級文物。這是中國在國際文物市場成功制止非法交易、通過跨國追索回歸祖國的價值最高的一批文物。
2020年11月,流失英國25年的68件走私文物被追索回國。該批文物涵蓋唐三彩七星盤、元明時期石雕馬、青瓷梅瓶等,共計有二級文物3組13件、三級文物30件、一般文物25件。
2020年11月,土耳其政府向中國移交兩件珍貴文物。經(jīng)鑒定,兩件文物分別為唐代石窟寺壁畫和北朝晚期至隋代隨葬陶俑,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均屬于中國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禁止出境文物。
2020年12月,馬首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2019年11月13日,馬首銅像捐贈儀式在國博舉辦,何鴻燊將圓明園馬首捐贈國家文物局;2020年12月1日,國家文物局正式將馬首銅像劃撥圓明園管理處收藏。
馬首銅像重回圓明園是中國加大文物追索力度、守護(hù)璀璨文明的縮影。過去五年,我國多措并舉,不斷提升文物保護(hù)和流失文物追索能力,加強文物進(jìn)出境管理,加大打擊文物走私力度,開展流失海外中國文物調(diào)查研究,推動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取得新成果。未來,必將有更多流失海外的文物珍品重回祖國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