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現(xiàn)植物干細胞廣譜抗病毒機制!讓兼具高容量、快速充電且長壽命的鋰離子電池成為可能!10月9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教授團隊和季恒星教授團隊的兩項科研成果在國際頂尖雜志《Science》上刊發(fā)。
如今,雖然電動汽車愈發(fā)受到青睞,但漫長的充電時間仍在限制其市場普及率,發(fā)展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長循環(huán)壽命的鋰離子電池已成為電化學能源領域的重要方向。
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中科院能量轉換材料重點實驗室季恒星教授,聯(lián)合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段鑲鋒教授等,在鋰離子電池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其工作對優(yōu)選電極材料體系并通過界面設計挖掘電極性能潛力具有重要的借鑒,以期推動鋰離子電池的包括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環(huán)壽命在內的綜合性能指標的進步,使兼具高容量、快速充電且長壽命的鋰離子電池成為可能。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yī)學部、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分子與細胞生物物理研究部趙忠教授課題組,通過發(fā)育生物學和植物病毒學兩個領域的交叉研究,找到了植物干細胞免疫病毒的關鍵因子,揭示了植物干細胞的廣譜抗病毒機制。首次在植物廣譜病毒抗性和分生組織維持機制之間建立了精確的分子聯(lián)系,回答了“為什么大部分植物病毒不能侵染頂端分生組織”這一長期未決的生物學問題,同時也為未來作物抗病毒防治提供了新的技術策略。
記者 胡霈霖